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悫:南朝梁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怀。
- 三伏后:指夏季最热的三个月(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共四十天)之后。
- 九秋前:此处泛指秋季,因农历九月为秋季之始。
- 清泠:清凉,形容泉水声。
- 泉石:泉水和山石,常用来象征自然美景。
- 散漫:分散,弥漫。
- 风烟:指雾气或轻烟,也暗喻景色朦胧。
- 蕖:荷花的别称。
- 千叶影:形容荷花盛开,叶子繁多。
- 榴艳:石榴花开得鲜艳。
- 飞旆:旗帜随风飘动,代指军队或仪仗队。
- 凌波:踏水而行,此处指船只在水面滑行。
-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只。
翻译
在夏季最热的时候过去后,我们来到了初秋的西园。那里,池塘亭阁之间,凉意渐起,泉水轻响于山石之间,微风夹带着淡淡的雾气。荷花盛开,千片叶子映照着水面,石榴花热烈地绽放,犹如百枝火焰。队伍在山岭前驻足,美丽的船只在湖面上轻轻滑行,如同在水上舞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西园的宁静与美丽,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诗人通过“清泠”、“散漫”等词语,渲染出凉爽宜人的环境,荷花与榴花的色彩对比,更显生机盎然。"约岭停飞旆,凌波动画船"则描绘了游园活动的轻松愉悦,画面生动,富有动态感。整首诗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初秋时节独特韵味的细腻捕捉。

萧悫
萧悫(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生卒年不详,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诗咏。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卒于隋。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音所赏。有集九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