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挺:展现,表现。
- 贞坚性:坚定不移的品性。
- 树:种植。
- 朝夕池:一天到晚都存在的水池边。
- ****秋波漱(shù)下趾:秋天的水波冲洗着竹根。“漱”,冲洗。“下趾”,指竹根。
- 封:覆盖。
- ****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 防:遮挡。
- ****葱茜(qiàn)**:形容草木茂盛、葱茏。
- 羁雌:失偶的雌鸟。
- 飒飒:形容风吹动的声音。
- 猗猗(yī yī):美盛的样子。
- 金明:原指神话传说中神仙居处,这里借指美好境地。
- 玉洞:仙人居住的洞府,这里也指美好境地。
- 嶰(xiè)谷:古地名,传说中是黄帝时乐官伶伦取竹制作乐器的地方。
- 伶伦:黄帝时的乐官。
翻译
竹子展现出它那坚定不移的品性,生长在朝夕相伴的水池边。秋天的水波轻轻冲洗着它的根部,冬天的大雪纷纷覆盖了它的枝头。繁茂的枝叶遮挡着清晨的露珠,草木葱茏吸引来失偶的雌鸟栖息。它在风中沙沙作响,即便背负着积雪也依旧美好而繁盛。它身处如仙境般美好的地方,没有什么异样变化。但遗憾的是这里不是嶰谷,所以不能被乐官伶伦知晓,制作为乐器。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描写对象,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诸多美好特质。诗的开篇点明竹子的“贞坚性”,奠定了情感基调,赋予竹子坚韧不拔的君子品格。接着,诗人通过描写竹子在不同季节里的姿态,秋季水波冲刷根部,冬季大雪覆盖枝头,凸显竹子历经寒暑的顽强生命力。“葳蕤”“葱茜”等词描绘出竹子枝叶的繁盛茂密,“防晓露”“集羁雌”展现出竹子为他物提供庇护的功用。“含风自飒飒,负雪亦猗猗”一句进一步刻画竹子在风中雪下的动人姿态,无论何种环境都能保持美盛。“金明无异状,玉洞良在斯”将竹子所处环境比作仙境,暗示其如同仙境中的高洁之物。而结尾“但恨非嶰谷,伶伦未见知”则表达一种遗憾,以不能像在嶰谷被伶伦赏识制成乐器,暗喻自己怀才不遇,借竹子抒发了诗人渴望被人发现、有所作为的感慨。整首诗借竹抒情,情景交融,让竹子成为诗人品格与心境的象征。
虞羲
南朝齐梁间诗人,会稽馀姚(今浙江馀姚市)人,生卒年不详,字子阳(李善《文选注》引《虞羲集序》),一说字士光(《南史·江淹任昉传》)。少有才学,七岁能属文。南齐时,以太学生游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历始安王侍郎、建安征虏府主簿功曹,兼记室参军。诗为谢脁所称赏。入梁,官至为晋安王侍郎。事迹附见《南史·卷五九·王僧孺传》。史称其“盛有才藻,卒于晋安王侍郎”(《南史》)。梁武帝天监中卒。虞羲的诗以《文选》所录《咏霍将军北伐》最为有名。这首诗写沙场烽火,如“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颇有气势。诗中歌颂霍去病伐匈奴的战功,并对他的早死感到惋惜,反映了齐梁间一些人希望北伐、平定中原的意愿。虞羲还有一首抒情诗《送友人上湘》写离别之情:“共盈一樽酒,对之愁日暮;汉广虽容,风悲未可渡。”用典贴切,感情真挚。其他如《见江边竹》、《春郊》、《咏秋月》等,也有一些清丽之句。虞羲原有集十一卷,《隋书·经籍志》录有《虞羲集》九卷,已佚。今仅存文一篇,诗十二首,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
► 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