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

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 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 经途延旧轨,登闉访川陆。 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 却倚云梦林,前瞻京台囿。 清雰霁岳阳,曾晖薄澜澳。 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 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存没竟何人,炯介在明淑。 请从上世人,归来蓺桑竹。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始安郡:郡名,在今广西桂林。还都:返回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张湘州:未详何人,当时担任湘州刺史。巴陵城楼:在今湖南岳阳。
  • 江汉:长江和汉水。分楚望:古人按山川地域划分九州,楚地正当江汉流域,故说“分楚望”。楚望:楚国的山川形势。衡巫:衡山和巫山。奠南服:衡山和巫山镇守南方。:镇守。南服:南方。古代王畿以外地区分五服,南方称南服 。
  • 三湘:说法不一,这里指湖南境内的三条江水。:流入。洞庭:洞庭湖。
  • 七泽:古代楚地有七个湖泽,后以“七泽”泛称楚地诸湖泊。:笼罩。荆牧:荆州。
  • 经途:旅途。:沿着。旧轨:旧路。登闉(yīn):登上城门的曲城。访川陆:探寻水陆景色。:城门外层的曲城。
  • 水国:多水的地区。:环绕。地险:地势险要之处。信重复:实在是重叠繁复。:确实。
  • 却倚:回头背靠。云梦林:古代楚国的大泽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前瞻:向前看。京台囿(yòu):京台和苑囿。京台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苑囿是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这里代指楚国的宫苑。
  • 清雰(fēn):清爽的雾气 。:雨止,此处指雾气消散。岳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称阳,这里指洞庭湖之北。曾晖:层层日光。:同“层”。:迫近。澜澳:水湾深处。
  • 自远风:来自远方的风。
  • 千里目:极目远望。
  • 陈往还:呈现出朝代的更替变化。
  • 劳起伏:经历着兴衰变迁。
  • 存没:生死、存亡。
  • 炯介:光明正大。明淑:明白事理而贤良的人。
  • 上世人:上古时的人。蓺(yì):种植。

翻译

长江、汉水划分出楚地的山川形势,衡山、巫山镇守着南方大地。 三条湘江之水都流入了洞庭湖中,诸多湖泽笼罩着古荆州大地。 一路旅途沿着旧日道路前行,登上巴陵城楼探寻水陆景致。 水乡之地地势环绕且险要,山河实在是重叠交错、繁复多样。 回头背靠的是云梦大泽的丛林,往前看到的是楚国的台殿苑囿。 清爽的雾气在洞庭湖之北消散,层层日光洒落在水湾深处。 远方吹来的风让人感到凄凉,极目远眺不禁心生悲伤。 自古以来朝代不停更替变迁,千百年来世事不断兴衰起伏。 生死存亡究竟关乎何人?光明正大在于明白事理的贤良之人。 我愿追随上古时代的人,回去耕种桑麻翠竹过田园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张湘州登上巴陵城楼所见的壮丽景色。开篇“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便展现出宏大视野,为全诗奠定雄浑基调,尽显楚地山河的广袤与壮阔。对山川景色细致描述后,“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将情绪自然转折,由眼前景引发深沉感慨。诗人感慨千古兴亡、世事无常,朝代兴衰交替,生死存殁难以预料。最后“请从上世人,归来蓺桑竹”表达归隐之志,渴望摆脱尘世复杂纷争,过上简单宁静的生活。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精彩勾勒,又有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从山河的壮丽到内心的伤感,再到出世的渴望,情感层层递进,展现出颜延之诗歌沉郁雄浑的风格特征,反映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度探寻 。

颜延之

颜延之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延年。少孤贫,好读书,无所不览。东晋时曾为豫章公刘裕世子中军行参军。入宋,初为太子舍人。历始安、永嘉二郡太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嗜酒,不护细行,性激直,每犯权要,自谓“狂不可及”,人称“颜彪”。文章冠绝当时,与谢灵运齐名,世称颜谢。今存《颜光禄集》辑本。 ► 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