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

旁求邃古,逖听鸿名。 大宝曰位,得一为贞。 朱禘叶祉,绿字摛英。 升配同贯,进让殊声。(一章) 大横将属,会昌已命。 国步中徂,宸居膺庆。 玺剑先传,龟玉增映。 宗尧有绪,复禹无竞。(二章) 礼行郊社,人神受职。 宝郊山川,鳞羽变色。 玄塞北靡,丹徼南极。 浮毳驾风,非泳非陟。(三章) 能官民秀,利建天跗。 枵鹑列野,营绛分区。 论思帝则,献纳宸枢。 麟趾方定,鹈翼谁濡。(四章) 西京蔼蔼,东都济济。 秋祓濯流,春禊浮醴。 初吉云献,上除方启。 昔驾阳颖,今帐云陛。(五章) 嘉乐旧矣,芳宴在斯。 载留神瞩,有睟天仪。 龙精已映,威仰未移。 叶依黄鸟,花落春池。(六章) 高殿弘敞,禁林稠密。 青磴崛起,丹楼间出。 翠葆随风,金戈动日。 惆怅清管,徘徊轻佾。(七章) 灞浐入筵,河淇流阼。 海若来往,觞肴沿溯。 欢饫有终,清光欲暮。 轻貂回首,华组徐步。(八章) 登贤博望,献赋清漳。 汉贰称敏,魏两垂芳。 监抚有则,匕鬯无方。 瞻言守器,永愧元良。(九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旁求:广泛征求。
  • 邃(suì)古:远古。
  • 逖(tì)听:远听。
  • 鸿名:大名;盛名。
  • 大宝:皇位。
  • :正,纯正。
  • 朱禘(dì):古代王者祭先代帝王之礼。
  • 叶祉:合乎福祉。
  • 绿字:古代石碑上刻的文字,因石绿而得名。
  • 摛(chī)英:散发英华。
  • 大横:一种占卜用的卦象,这里指帝王之兆。
  • 属(zhǔ):聚集。
  • 会昌:会当昌盛。
  • 国步:国家的命运。
  • 徂(cú):往,过去。
  • 宸居:帝王居住的地方。
  • 膺(yīng)庆:承受福庆。
  • 宝郊:珍贵的郊祀。
  • 鳞羽:鱼类和鸟类。
  • 玄塞:指长城。
  • :倒下,这里指边际。
  • 丹徼(jiào):古代称南方的边疆。
  • 浮毳(cuì):漂浮的鸟兽细毛。
  • 陟(zhì):登高。
  • 能官:有才能的官员。
  • 民秀:民间的优秀人才。
  • 利建:顺利封立。
  • 天跗(fū):帝王的脚背,这里指太子。
  • 枵(xiāo)鹑:饥饿的鹌鹑,比喻贫困的百姓。
  • 营绛:军队的营帐和旗帜,这里指军队。
  • 帝则:帝王的法则。
  • 宸(chén)枢:指朝廷的中枢。
  • 麟趾:比喻子孙昌盛。
  • 鹈(tí)翼:指鹈鹕的翅膀,这里比喻大臣的辅佐。
  • 祓(fú):古代为除灾去邪而举行的祭祀仪式。
  • 濯(zhuó)流:在河流中洗涤。
  • 禊(xì):古代民俗,在三月上巳日(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
  • 醴(lǐ):甜酒。
  • 睟(suì):颜色纯一。
  • 青磴(dèng):青石台阶。
  • 翠葆:翠羽装饰的车盖。
  • 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
  • 灞(bà)浐(chǎn):灞水和浐水,均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 阼(zuò):大堂前东面的台阶,主人迎接宾客的地方。
  • 海若:传说中的海神。
  • :副职。
  • :聪慧。
  • 匕鬯(chàng):古代祭祀时用的两种香酒,这里指代宗庙祭祀。
  • 守器:守护国家重器,指继承皇位。

翻译

(一章)广泛寻求远古的智慧,远听那盛大的名声。皇位被视为大宝,保持纯正才能稳固。举行朱禘之礼以合福祉,绿字石碑上散发着英华。皇位的传承如同一贯,进让之间有着不同的声名。

(二章)帝王的征兆即将聚集,会当昌盛的命运已经注定。国家的命运正在发展,帝王居住之所承受着福庆。玉玺和宝剑先已传承,龟玉的光彩更加辉映。继承尧帝的事业有了头绪,恢复大禹的功绩无可竞争。

(三章)礼仪在郊外的社稷施行,人神都接受了自己的职责。珍贵的郊祀使山川增色,鱼类和鸟类都为之变色。北方的长城无边无际,南方的边疆到达极点。漂浮的鸟兽细毛随风而动,不是游泳也不是登高。

(四章)有才能的官员和民间的优秀人才,顺利地被封立为太子的辅佐。贫困的百姓分布在田野,军队分区驻扎。思考着帝王的法则,向朝廷的中枢进献建议。子孙昌盛已经确定,谁来辅佐太子呢?

(五章)西京人才众多,东都繁荣昌盛。秋天进行祓除仪式在河流中洗涤,春天举行禊礼漂浮着甜酒。初一的吉祥之兆显现,上巳节的仪式刚刚开始。过去的车驾行于阳颖,如今的帷帐设在云陛。

(六章)高大的宫殿宽广敞亮,禁苑的树林茂密稠密。青色的石阶高高耸立,红色的楼阁错落相间。翠羽装饰的车盖随风飘动,金色的兵器在阳光下闪耀。惆怅的清管之声响起,轻盈的舞蹈队列徘徊。

(七章)灞水和浐水流入筵席之间,黄河和淇水在阶前流淌。海神来往穿梭,酒杯和菜肴顺流而下。欢乐的宴会终将结束,清明的光辉即将日暮。穿着轻貂的人们回首望去,华美的服饰缓缓移步。

(八章)登上贤才汇聚的博望台,在清澈的漳水边献上赋文。汉代的副职以聪慧著称,魏代的两人留下美名。监督和抚育要有原则,宗庙祭祀则没有固定的方式。想着要守护国家重器,永远愧对那嫡长子的身份。

(九章)长久以来都有美好的音乐,芳香的宴会就在这里。承载着神灵的关注,有着纯一的天子仪容。龙的精神已经映照,威严和敬仰没有改变。树叶依附着黄鸟,花朵落在春天的池塘里。

赏析

这首诗是谢脁奉敕为皇太子作诗,内容涵盖了对皇位传承、国家命运、礼仪祭祀、人才选拔、宫廷景象以及宴会情景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的盛世景象和皇家的威严。

诗的语言华丽,用典丰富,如“朱禘叶祉”“宗尧有绪”等,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描写方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宫廷建筑、宴会场景等的细致描绘,如“玄塞北靡,丹徼南极”“高殿弘敞,禁林稠密”等,营造出了宏伟壮丽的氛围。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皇太子的期望和祝福,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祈愿。

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多个方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皇家的威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谢脁

谢朓(tiǎo),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十九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公元487年),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公元491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後,復返京为中书郎。後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三十六岁。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餘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