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茅诗

铜律与鸣琴,俱称类君子。 岂若江淮间,发叶超众美。 珍同自牧归,茅因汇征起。 岂独迈秦蘅,方知蔑沅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铜律:古代铜制的标准定音器。
  • 鸣琴:指琴,弹琴时声音动听。
  • 岂若:哪里比得上。
  • 发叶:长出叶子 。
  • 自牧归: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自牧”指从野外,“归”通“馈”,赠送。这里借用典故,形容香茅珍贵如同赠送的美好的物品 。
  • **茅因汇征起:“汇征”出自《易经》,意为事物相互感应而向上发展 ,这里指香茅因自身美好品质脱颖而出 。
  • 秦蘅:草名,即秦地的杜衡,一种香草。
  • :轻视,这里是“超过”意。
  • 沅芷:生长在沅水流域的白芷,也是香草。**

翻译

铜律和鸣琴啊,都被赞誉为如同君子般。但它们哪里比得上江淮一带生长的香茅?香茅长出的叶子超凡出众,无比美好。香茅珍贵得就如同从野外采来赠送的美好之物,凭借自身美好品质像符合“汇征”之象那样崛起。它可不只是超越了秦地的杜衡,相比沅水的白芷,也远远胜出。

赏析

这首诗以香茅为主题。开篇将香茅与铜律、鸣琴相比,突出香茅别具一格的出众之处。 “岂若江淮间,发叶超众美” 直接描述香茅生长于江淮之间,其发叶之美远超他物,给人以鲜明印象。诗中借用“自牧归(馈)”的典故,体现香茅的珍贵。“茅因汇征起”表明香茅凭借自身特质在众多植物中崭露头角,具有积极向上的意象。最后将香茅与秦蘅、沅芷相比,更衬托出香茅的卓然不凡。全诗借香茅,实则表露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以物言志,通过香茅这一形象侧面反映出诗人内心对高洁品质和出众之才的崇尚。

萧纲

萧纲

即萧纲。字世缵,一作世赞,小字六通。南朝梁武帝第三子。武帝天监五年,封晋安王。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萧统死,继立为皇太子。太清末,侯景攻破建康,武帝死,即位。二年,为侯景所杀。在位二年,庙号太宗。幼好诗文,为太子时,结交文人徐摛、庾肩吾等以轻艳文辞描述宫廷生活,时称“宫体诗”。明人辑有《梁简文帝集》。 ► 2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