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元日二首

败絮萧然拥病身,久疏朝谒作閒人。 公卿各趁黄麾仗,宾客谁看乌角巾。 菱照无情难讳老,杏梢作意已撩春。 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戊午:指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 1238 年)。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 朝谒(yè):入朝觐见皇帝。
  • 黄麾(huī)仗:皇帝出行时的一种仪仗。
  • 乌角巾:古代隐士常戴的黑色头巾。

翻译

破旧的棉絮凄凉地裹着病弱的身躯,长久以来疏远了入朝拜见,成为一个清闲之人。公卿们各自随着皇帝出行的黄麾仪仗,又有谁会去看那戴乌角巾的隐士。菱花镜子无情地照出难以隐瞒的衰老,杏梢似乎有意地已经在招惹春天。躺在床上听闻儿女们夸赞老翁身体强健,所作的诗句和这一年的时光一样崭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戊午元日时的情境与心境。诗中表达了诗人病中闲居,与朝堂疏远的状态,也透露出一种被冷落、孤独的情绪。通过对周围事物,如菱花镜、杏梢等的描写,既体现出时光的流逝和自身的衰老,又感觉到新春将至的气息。而儿女夸赞诗人身体强健以及最后的诗句崭新,又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些亮色和积极的情绪。全诗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又蕴含着对新一年的期许,情感较为复杂微妙。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初名灼,号后村,莆田人,初为靖安主薄,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应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有《后村先生大全集》。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 48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