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 刘攽
秦兵谋大梁,决河灌夷门。 百万皆为鱼,闾里无一存。 不用无忌谋,人人皆有言。 天方纵秦毒,荡涤乾与坤。 虽得阿衡佐,谁能救崩奔。 政先趣嬴祸,指鹿遂亡秦。 翟义为汉谋,摄省因即真。 为忠岂不难,杀身亦已仁。 天道良悠悠,成败难重陈。 不见商山翁,采芝乐全真。 羽翼安储皇,天子不得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夷门:魏国首都大梁的东门。
  • 闾里:古代平民聚居之处。
  • 阿衡:商朝伊尹的尊号。
  • 嬴祸:秦朝的灾祸。
  • 翟义:西汉末年反对王莽的人物。
  • 摄省:代理、行使职权。
  • :通“促”,促使,推动。
  • 崩奔:溃败,散乱。

翻译

秦国的军队谋划攻打大梁,决开黄河之水灌入大梁城的夷门。百万的人都成为了鱼,街巷里没有一人存活。不用无忌的谋略,人人都有言语。上天正放纵秦国的毒害,要来荡涤天地。即使得到像阿衡那样的辅佐,谁又能挽救那溃败离散呢。政事先是促使了秦朝灾祸的发生,指鹿为马最终使秦朝灭亡。翟义为汉朝谋划,行使职权重整天下。尽忠难道不是很难吗,杀身已是很有仁德。天道实在是悠悠长远,成败难以再次陈述。看不见那商山的老翁,采摘灵芝享受完全的本真。有羽翼保护着太子,天子也不能使他臣服。

赏析

这首诗回顾和评议了历史上的诸多事件和人物。从秦国攻魏,到秦朝的覆灭,以及翟义反王莽等,展现了历史的兴衰和复杂。诗中强调了人事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发展的无常。用“虽得阿衡佐,谁能救崩奔”等句表达了即使有能人辅助,也难以扭转历史大势。对翟义的行为给予了肯定,赞赏其尽忠和仁德。最后提到商山翁,突出了远离政治争斗、追求本真的意向。整体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引发对人生和天道的思考,深沉而发人深省。

刘攽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贡父,一作戆父、赣父,号公非。刘敞弟。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州县官二十年,入为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神宗熙宁初同知太常礼院,以反对新法出知曹州。哲宗元祐中召拜中书舍人。博览群书,精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治汉史部分。有《彭城集》、《公非集》、《中山诗话》等。 ► 1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