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天开图画楼

· 刘过
楼外烟波渺去鸿,楼头庐阜翠摩空。 故知造物铺张巧,不费丹青点染工。 赤壁江山横夜月,辋川庭馆卧秋风。 祇今满地无图画,尽在西湾杳霭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康:地名。
  • ****渺(miǎo)去鸿:远去的大雁在渺茫的烟波中逐渐消失,“渺”形容烟波辽阔、悠远。
  • 庐阜: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南。 翠摩空:翠绿的山峦与天空相接,“摩”是接触、接近的意思 。
  • 造物:指大自然。 铺张巧:布置安排得十分巧妙。
  • 丹青:本指丹砂和青雘(huò)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这里指代绘画。 点染工:绘画功夫。
  • 赤壁:有湖北赤壁,苏轼曾在此写下《赤壁赋》等名作;这里泛指壮丽的江山景色。 :横亘、横贯。
  • 辋(wǎng)川:在陕西蓝田县南,王维曾隐居于此,有许多优美的庭园馆舍。
  • 祇(zhǐ)今:如今。
  • 杳(yǎo)霭(ǎi):云雾深远渺茫的样子。

翻译

站在天开图画楼上向外望去,楼外浩渺的烟波中,远去的大雁渐渐消失不见;抬头看,楼头对面的庐山,那翠绿的山峰仿佛与天空相接。由此可知大自然创造万物本领高妙,不用艺术家挥动画笔着墨勾勒,就展现出这么美妙的景色。赤壁的壮丽江山在夜晚的月色下横亘眼前,辋川的庭馆在秋风中静静地坐落。如今大地上无处不是如画卷般美好的景色,都蕴含在西湾那深远渺茫的云雾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天开图画楼周围的景色开篇,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广阔而高远的画面,有浩渺的烟波、远去的飞鸿以及与天相接的翠峰,给人以气势恢宏之感。颔联诗人笔锋一转,由眼前实景体悟到大自然鬼斧神工,无需人工绘画就能创造出如此奇妙的景致,赞叹之情溢于言表。颈联用“赤壁夜月”“辋川秋风”两组意象,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历史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美妙。尾联则将目光重新拉回现实,点明西湾那云雾缭绕之处蕴含着无尽的如画美景,留给读者悠远的想象空间。整首诗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蕴含的哲理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创造力的惊叹和陶醉。

刘过

刘过

刘过,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湖北襄阳人,后移居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4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