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道原秘丞

· 刘攽
君家庐山南,云水当户庭。 丈人悬安车,鲵齿头发青。 吏隐粟三釜,翻书十二经。 胡然辞羁旅,大江急扬舲。 太史司马公,老成兼典刑。 周南叹留滞,武库森长扃。 叩关起九州,授简欢真詅。 自兹访都邑,乘兴及郊坰。 清洛湛寒玉,嵩高环翠屏。 宫观想旧躅,丛祠记遗铭。 俗物不挂眼,俚言谁载听。 毕事黄鹄举,翩然问长亭。 念昔始相从,子少予壮龄。 定交自倾盖,结好深鹡鸰。 放怀脱羁馵,高论穷杳冥。 纵博恣叱枭,极饮常虚瓶。 后会十五年,见子云龙廷。 官书职雠校,旧简同编硎。 瓠落无所容,柘弹缘蜻蜓。 河梁一分手,南北如漂萍。 岁月不肯留,瞬息无暂停。 跳丸指飞鸟,急雪看凋蓂。 壮怀益漫漫,衰鬓成星星。 劳生百年间,所恃七尺形。 从衰得老病,讵足称最灵。 而君复何为,疲苶非康宁。 目视乱白黑,奇疮出潜丁。 饮肠日以狭,永夜甘独醒。 南方多奇药,芝术馀芳馨。 引年亦多术,何必非豨苓。 往昔志读书,苦心过聚萤。 期以怪幻闻,岂只辨文鼮。 斑白乃自悟,有为皆浊腥。 古来豪杰士,蒲卢祝螟蛉。 埋骨蒿艾间,鬼火犹青荧。 孰知出宇宙,浩荡浮沧溟。 翳昏照白日,幽蛰惊迅霆。 道心不可传,法语容亲聆。 怀君意无涯,永望几涕零。 寄书南飞鸿,矫矫双翅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丈人:古代对老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的“先生”。
  • 鲵齿:形容牙齿稀疏如鱼。
  • 粟三釜:比喻生活简朴,有三斗粮食即足。
  • 胡然:为什么。
  • 羁旅:远离家乡在外漂泊。
  • :一种小型的船。
  • 太史司马公:指司马光,当时是太史局的官员。
  • 周南:《诗经》中的地区名,此处喻指遥远的地方。
  • 武库:古代储藏武器的仓库,此处象征朝廷。
  • 留滞:停留,滞留。
  • 丛祠:小庙宇。
  • 俚言:方言土语。
  • 黄鹄:传说中的大鸟,比喻高洁的人。
  • 翩然:轻快的样子。
  • 定交:结交为朋友。
  • 倾盖:路上相遇,停车交谈。
  • 鹡鸰:鸟名,比喻兄弟情深。
  • 羁馵:束缚马的绳索,比喻束缚。
  • 葫芦:喻指空无一物。
  • 柘弹:柘木制成的弹弓。
  • 河梁:桥边,此处指分别时。
  • 飘萍:比喻人生无定。
  • 凋蓂:蓂荚(月历)上的叶子凋零,象征时光流逝。
  • 蒲卢:水草,比喻微贱。
  • 祝螟蛉:古人认为蜾蠃(luǒ)把螟蛉(一种小虫)养大当作自己的孩子,比喻期望他人有所成就。

翻译

你在庐山的南面,云雾缭绕的庭院是你家。你的父亲端坐安车上,虽年迈但头发依然青黑。你做官却选择隐居,只读十二部经典,为何要离开羁旅生活,急切地驾船驶向大江?司马光大人,德高望重,是我们的榜样。你感叹自己在周南之地滞留,朝廷就像武库般森严。你敲开城门,希望为国效力,手持简册,心情愉悦。从此,你将遍访都市和郊野,清冷的洛河如寒玉,嵩山环绕着翠绿的屏障。想象着古人的足迹,探访着古老的庙宇,世俗的琐事不再入眼,土话也不再入耳。完成使命后,你将像黄鹄一样高飞,轻快地问起长亭的方向。

回忆起我们初识时,你年轻我已壮年。我们初次相逢,就深深结下了友谊,如同鹡鸰鸟的紧密。我们无拘无束地畅谈,深入探讨玄妙的哲理。即使赌博也能胜过对手,饮酒总是喝到空瓶。十五年后再次相见,你在朝廷上如同龙腾。你在官书中忙碌校对,就像旧简在磨刀石上并肩工作。如今你处境艰难,没有容身之处,就像柘木弹弓追捕蜻蜓。离别时,我们仿佛南北漂泊的浮萍。时间无情,转瞬即逝,就像跳动的丸子直指飞鸟,急雪催落蓂叶。

壮志豪情渐行渐远,白发增添,一生劳碌,仅剩身体。衰老带来的疾病,怎能算作人生的巅峰。你为何如此疲惫,健康不再?视力模糊,奇特的疮疾困扰着你。饮食减少,夜晚独自清醒。南方多奇妙的草药,或许能延年益寿。延长寿命的方法并非只有猪苓。过去你一心求学,苦读如聚萤。期待能听到奇异的故事,不仅仅是辨别文字那么简单。直到白发苍苍,才明白世事纷扰。豪杰之士如蝼蚁,也有期望后代成长的心愿。

你最终归于尘土,但灵魂仍在闪烁,谁能预料你的生命将在何处结束,浩渺的大海或许才是你的归宿。黑暗与光明交替,沉睡的生命被雷霆唤醒。修行的真谛难以言传,但佛法的教诲值得倾听。我对你的思念无尽,长久地望着远方,泪流满面。我把心意寄托给南飞的鸿雁,希望它能传达我的深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刘攽写给好友刘道原的一首赠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深不舍和对友人生活境遇的关怀。诗中通过描绘庐山的环境,以及对司马光等历史人物的赞美,烘托出友人的品格。同时,诗人回顾了两人深厚的友情,从相识、相交到共度的时光,充满了怀念和感慨。诗的语言典雅,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未来的忧虑。

刘攽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贡父,一作戆父、赣父,号公非。刘敞弟。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州县官二十年,入为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神宗熙宁初同知太常礼院,以反对新法出知曹州。哲宗元祐中召拜中书舍人。博览群书,精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治汉史部分。有《彭城集》、《公非集》、《中山诗话》等。 ► 1271篇诗文

刘攽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