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口资身赖以桑,终成王道泽流长。 吐丝不羡蜘蛛巧,饲叶频催织女忙。 三起三眠时化运,一生一死命天常。 待看献茧盆缫后,先与吾皇织衮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凭借,依靠。
  • **王道:指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和统治方式,这里可理解为国家得以繁荣稳定的正道。
  • **:恩泽。
  • **不羡:不羡慕。
  • **饲叶:喂桑叶。
  • **三起三眠:蚕在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一般要经过三次“起”(蜕皮后活动进食)和三次“眠”(蜕皮时休眠)。
  • **化运:自然的运化变迁,这里指蚕生长的变化规律。
  • **天常:自然界的常规,常理。
  • ****盆缫(sāo)**:一种缫丝的方法,把蚕茧放在盆中煮后抽丝。
  • **衮(gǔn)裳:古代帝王或三公穿的礼服,衮衣和下裳。

翻译

蚕儿生存和供人食用都依赖着桑树,最终成就了长久流传的利于国家发展的正道和恩泽。蚕儿吐丝并不羡慕蜘蛛织网的精巧,人们频繁喂桑叶催促得织女般辛苦忙碌。蚕经过三起三眠顺应自然的生长规律,它一生一死是大自然恒定的常理。等看到春蚕献茧之后在盆中缫丝,这些丝线要先用来给皇帝织就华美的礼服。

赏析

这首诗以蚕为主题,充满深刻寓意。开篇点明蚕依赖桑叶生存,强调其对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终成王道泽流长”将蚕与治世的王道相联系,突出了其正面意义。诗中用“吐丝不羡蜘蛛巧”将蚕的朴实勤劳与蜘蛛织网的巧妙形成对比,赞扬了蚕的踏实奉献,不追求取巧。“饲叶频催织女忙”进一步描绘了蚕成长过程中人们悉心照料的景象,侧面体现出养蚕的不易。“三起三眠时化运,一生一死命天常”则以冷静理性的笔触写出蚕遵循自然规律的生长与生死,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结尾“待看献茧盆缫后,先与吾皇织衮裳”点明蚕最后的奉献,实则有借蚕赞美劳动者辛勤付出却不居功自傲,奉献给国家和帝王的深意,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底层劳动者默默奉献的现实,整首诗状物寄情,有着独特深沉的韵味 。

谢枋得

谢枋得

宋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理宗宝祐四年进士。除抚州司户参军。次年为建康考官,出题暗讥时事,忤贾似道,谪居兴国军。恭帝德祐初,以江东提刑知信州。元兵陷信州,乃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宋亡,居闽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程文海荐,辞不起。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上,遂不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有《文章轨范》、《叠山集》。 ► 1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