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刘纯父

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 厥土不宜桑,蚕事殊艰辛。 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 江东得此种,亦可致富殷。 奈何来瘴疠,或者畏苍旻。 吾知饶信间,蚕月如岐邠。 儿童皆衣帛,岂但奉老亲。 妇女贱罗绮,卖丝买金银。 角齿不兼与,天道斯平均。 所以木棉利,不畀江东人。 避秦衣木叶,矧肯羞悬鹑。 天下有元德,孔融愿卜邻。 绨袍望不及,共裘心自仁。 赠我以两端,物意皆可珍。 洁白如雪积,丽密过棉纯。 羔缝不足贵,狐腋难拟伦。 絺纩皆作贡,此物不荐陈。 岂非神禹意,隐匿遗小民。 诗多草木名,笺疏徒谆谆。 国家无楚越,欲识固无因。 剪裁为大裘,穷冬胜三春。 拜嘉重感激,触物尤酸辛。 吁嗟彼寒谷,邹律今不神。 三宫坐穹庐,雨雪或十旬。 安得移此惠,飞到君王身。 塞上寒堕指,挟纩谁为温。 人各赐两端,费银二万斤。 大军四十万,谈笑却胡尘。 感君道义交,何异骨肉亲。 可与知者道,众人笑且嗔。 玉案未能报,琼琚情则真。 春秋二百年,币交几君臣。 季札有赠好,千古尚如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八闽:福建省的别称。
  • 蚕月:农历三月。
  • 岐邠:岐山和邠地。
  • 角齿:原意是动物的角与牙,这里比喻差别、不同。
  • 畀(bì):给予。
  • 矧(shěn):况且。
  • 悬鹑(chún):鹌鹑毛斑尾秃,像破旧的衣服,这里比喻衣服破烂。
  • 元德:大德。
  • 绨(tí)袍:厚缯制成之袍。
  • 羔缝:用羔羊皮缝制成的衣服。
  • 狐腋:狐狸腋下的皮毛,极为珍贵。
  • 絺(chī)纩(kuàng):葛布和丝绵。
  • 楚越:楚国和越国,比喻相距遥远。

翻译

嘉美的树种是木棉,上天为何独厚八闽之地。那土地不适合种桑,养蚕之事特别艰辛。木棉能收获千株,八口之家就不用担心贫困。江东若能得到这种树,也可以变得富裕充实。无奈那里有瘴疠之气,或许是畏惧苍天。我知道饶州、信州一带,蚕月就如同岐山和邠地般热闹。儿童都能穿上帛衣,不只是侍奉老人。妇女轻视绫罗绸缎,卖丝去买金银。差别不兼顾,天道也算公平。正因为木棉的好处,不给予江东人。逃避秦朝穿树叶衣服,况且怎么会羞耻于衣服破烂。天下有大德之人,孔融希望与之做邻居。厚缯袍都望尘莫及,共同穿着裘衣内心自觉仁德。赠给我两段好物,物品的情意都很珍贵。洁白如同雪堆积,美丽细密超过木棉的纯净。羔羊皮缝制的衣服不足为贵,狐狸腋下的皮毛也难相比。葛布和丝绵都用来作贡品,这木棉却不进献。难道不是大禹的心意,故意隐藏留给平民百姓。诗中有很多草木的名字,笺注解释只是反复述说。国家没有楚越的分别,想认识它确实没有缘由。裁剪做成大的裘衣,寒冷的冬天胜过温暖的春天。拜谢这份厚礼非常感激,接触到物品尤其感到心酸。叹息那寒冷的山谷,邹衍的音律现在也不神妙了。三宫坐在穹庐中,雨雪有时会下十旬之久。怎能把这恩惠移过去,飞到君王身上。边塞上寒冷冻掉手指,谁给夹着丝绵保暖。每个人都赐予两段,要花费二万斤银子。有四十万大军,谈笑着就能击退胡人的尘土。感激您的道义之交,和骨肉亲人有何不同。可以与懂的人诉说,众人却只是笑和嗔怪。未能在玉案上报答,琼琚所表达的情意却是真诚的。春秋二百年,交往的君臣能有几个。季札有赠剑的美好故事,千古以来还如同新的一样。

赏析

这首诗以木棉为线索,描述了木棉在八闽之地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公平、仁德等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既描写了现实景象,如蚕月的热闹,也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如贫富差距等。同时,通过提及孔融、季札等,体现了对高尚品德和真诚交往的赞美。整体语言古朴,但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洞察。

谢枋得

谢枋得

宋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理宗宝祐四年进士。除抚州司户参军。次年为建康考官,出题暗讥时事,忤贾似道,谪居兴国军。恭帝德祐初,以江东提刑知信州。元兵陷信州,乃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宋亡,居闽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程文海荐,辞不起。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上,遂不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有《文章轨范》、《叠山集》。 ► 1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