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浣花溪图引
拾遗流落锦官城,故人作尹眼为青。
碧鸡坊西结茅屋,百花潭水濯冠缨。
故衣未补新衣绽,空蟠胸中书万卷。
探道欲度羲皇前,论诗未觉国风远。
干戈峥嵘暗宇县,杜陵韦曲无鸡犬。
老妻稚子且眼前,弟妹飘零不相见。
此公乐易真可人,园翁溪友肯卜邻。
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
浣花酒船散车骑,野墙无主看桃李。
宗文守家宗武扶,落日蹇驴驮醉起。
愿闻解鞍脱兜鍪,老儒不用千户侯。
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
生绡铺墙粉墨落,平生忠义今寂寞。
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
常使诗人拜画图,煎胶续弦千古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拾遗:官名,即左拾遗,职责是向皇帝进谏,举荐人才。这里指杜甫,他曾担任过左拾遗。
- 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
- 尹:古代官名,这里指地方长官。
- 眼为青:对杜甫另眼相看,表示赏识。
- 碧鸡坊:成都的一个地名。
- 百花潭:在成都西郊。
- 濯(zhuó):洗。
- 冠缨:帽子上的带子,这里代指帽子。
- 蟠(pán):盘曲,弯曲。
- 羲皇:指伏羲氏,古代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这里表示追求远古的道德和智慧。
- 宇县:天下,指国家。
- 杜陵:在长安东南,杜甫祖籍在此。
- 韦曲:在长安城南,唐代贵族居住的地方。
- 可人:使人满意、讨人喜欢。
- 生绡(xiāo):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可用来作画。
- 兜鍪(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翻译
杜甫流落到成都锦官城,老友做地方长官对他青眼有加。在碧鸡坊西搭建茅屋,在百花潭水洗涤帽缨。旧衣未补新衣又破,空有满胸的万卷诗书。探索道义想要超越伏羲之前的古人,谈论诗歌不觉得《国风》久远。战争局势严峻,天下动荡不安,杜陵和韦曲那里也听不到鸡鸣狗吠声。老妻和幼子在眼前,弟妹却飘零在外不能相见。杜甫这个人乐观平易真让人喜欢,园翁和溪边的朋友都愿意和他做邻居。邻居家有酒邀请他都会去,得意时鱼鸟都来亲近他。在浣花溪,酒船和车骑散去,野墙外无人管理的桃李随意生长。宗文守家宗武搀扶,落日时分,骑着蹇驴驮着醉意起身。希望听到能解下马鞍脱下头盔,老儒生不需要千户侯的封赏。中原还没有得到平安的消息,醉里眉头紧锁为万国忧愁。在生绡上作画,墨粉落下,一生的忠义如今却被冷落。儿子呼喊也叫不醒他,驴子失蹄,还担心他醒来又有新作品。常让诗人对着这画图下拜,像煎胶续弦那样的奇迹千古也不会有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成都的生活情景以及他的人格魅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先写杜甫流落成都,却得到故人的赏识,虽生活贫困但胸藏万卷诗书,追求道义和诗歌的高远境界。接着描述了当时国家战乱,民不聊生的景象,以及杜甫家庭的困境。然而,杜甫乐观平易,深受邻里喜爱,他虽身处困境,却心系国家,为中原未得平安而忧愁。诗中还通过描写杜甫醉酒后的情景,展现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最后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和对他的忠义被冷落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展现了杜甫的形象,也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