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曹子方惠二物二首博山炉

短喙可候煎,枵腹不停尘。 蟹眼时探穴,龙文已碎身。 茗椀有何好,煮瓶被宠珍。 石交谅如此,湔祓长日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曹子方:作者的朋友,子方是他的字。
  • :赠送。
  • 博山炉:古代的一种香炉,形状像山峰,常用于焚香。
  • :鸟的嘴,这里指炉口。
  • 枵腹:空腹,形容炉膛空荡。
  • 蟹眼:形容水开时的小气泡,像蟹眼一样。
  • 龙文:古人认为水中有龙,此处形容炉火燃烧的纹路。
  • 茗椀:茶碗。
  • 煮瓶:指煮茶的壶。
  • 石交:比喻情谊深厚,如石之坚硬长久。
  • 湔祓:洗涤、除垢,这里指清洗炉具,也寓含友情的净化和更新。

翻译

这小小的炉嘴适合用来等待煮水,空荡的炉膛不会沾染尘埃。水烧开时,气泡就像螃蟹的眼睛时隐时现,而炉火的纹路仿佛龙鳞般美丽,但最终会化为灰烬。茶碗其实并无特别,只是因为能用它来煮茶,就被视为珍贵。我们的友谊就像这博山炉,虽然朴素,却能经得起时间的洗涤,每天都能带来新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博山炉为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曹子方之间深厚的友情。通过描述炉子的实用功能和象征意义,黄庭坚寓言式地表达了朋友间的默契与情感交流。他赞美了友情的纯粹和长久,即使是最平凡的日常物件,也能承载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诗中的“蟹眼”、“龙文”等细节描绘,富有诗意,增添了画面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友情的深情赞美。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