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师厚食蟹

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 每恨腹未厌,誇说齿生津。 三岁在河外,霜脐常食新。 朝泥看郭索,暮鼎调酸辛。 趋跄虽入笑,风味极可人。 忆观淮南夜,火攻不及晨。 横行葭苇中,不自贵其身。 谁怜一网尽,大去河伯民。 鼎司费万钱,玉食罗常珍。 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馔(zhuàn):海边的食物。
  • 醪(láo):浊酒。
  • 霜脐:螃蟹的腹部。
  • 郭索:螃蟹爬行的样子。
  • 趋跄(qiāng):形容行走有节奏的样子。
  • 葭(jiā)苇:芦苇。
  • 鼎司:指三公的职位。

翻译

海里的糖蟹很肥美,江中浊酒如白蚁般醇厚。常常遗憾肚子还没满足,夸赞起来就口舌生津。三年在黄河之外,常常能吃到新鲜的螃蟹腹部。早晨看螃蟹在泥中爬行,晚上用鼎烹饪添加酸辛调料。行走有节奏的样子虽引人发笑,但风味十分令人喜爱。回忆观看淮河以南的夜晚,用火攻捕蟹不到早晨。螃蟹在芦苇中横行,并不看重自己的身体。谁怜悯它被一网打尽,永远离开了河伯的子民。三公职位要花费万钱,美食罗列有平常的珍馐。我评价扬州所贡之物,这螃蟹真的无与伦比。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螃蟹的美味以及捕捞烹饪的过程,同时也蕴含着一些感慨。诗中先是描述了糖蟹的肥美和江醪之醇,突出了美食带来的享受。接着回忆了在河外食用霜脐的情景,以及烹饪螃蟹的场景。还描写了螃蟹横行却最终落网的命运,由此引发出一些思考。对于扬州贡蟹,诗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无与伦比。整体上,这首诗既有对美食的细腻描写,又有一定的感慨和思考,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意趣。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