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南歌子

万里沧江月,波清说向谁。顶门须更下金槌。只恐风惊草动、又生疑。 金雁斜妆颊,青螺浅画眉。庖丁有底下刀迟。直要人牛无际、是休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沧江:以江水呈苍色,故称“沧江”。沧(cāng)
  • 顶门:指头顶的前部,此处喻指佛家的顿悟。
  • 金槌:此处指促人醒悟的手段。槌(chuí)
  • 金雁:指首饰。
  •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画眉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螺(luó)
  • 庖丁:厨师,名丁,解剖牛技术高超,后被理解为技艺熟练,得心应手的代表。庖(páo)

翻译

广阔的沧江上挂着一轮明月,那波光粼粼的江水的妙处又能说给谁听呢?要想达到顿悟,还需要更加努力地去领悟。只怕稍有风吹草动,心中又会产生疑虑。

女子以金雁首饰妆饰脸颊,用青螺墨浅浅地画眉。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技术高超熟练,下刀时有些迟缓。真希望能达到人牛两忘的境界,那才是休止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词上阕通过描绘沧江月色,表达了一种深邃的思考和对内心顿悟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在追求过程中的担忧和疑虑。下阕则以女子的梳妆和庖丁解牛为喻,进一步阐述了对达到高超境界的期望。整首词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用词精妙,将抽象的思想和形象的比喻相结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词中的“沧江月”营造出一种空灵、寂静的氛围,为后续的思考和表达奠定了基础。“顶门须更下金槌”和“庖丁有底下刀迟”等语句,蕴含着对人们在追求真理和完美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的思考。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