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

当时高蹈翰墨场,江南李氏洛下杨。 二人殁后数来者,西台唯有尚书郎。 篆科草圣凡几家,奄有汉魏跨两唐。 纸摹石镂见彷佛,曾未得似君家藏。 侧釐数幅冰不及,字体攲倾墨犹湿。 明窗棐几开卷看,坐客失床皆起立。 新春一声雷未闻,何得龙蛇已惊蛰。 仲将伯英无后尘,迩来此公下笔亲。 使之早出见李卫,不独右军能逼人。 枯林栖鸦满僧院,秀句争传两京遍。 文工墨妙九原荒,伊洛气象今凄凉。 夜光入手爱不得,还君复入古锦囊。 此后临池无笔法,时时梦到君书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李君贶 (kuàng):姓李的朋友,贶是赠予、恩赐的意思。
  • 西台学士:古代官署名,此处指学识渊博的官员。
  • 草圣:书法中的草书大家。
  • 书帖:书法作品集。
  • 高蹈翰墨场:在书法艺术领域卓尔不群。
  • 江南李氏洛下杨:指江南李家和洛下杨家,均为书法大家。
  • 西台唯有尚书郎:后来的书法家没有像他们那样杰出,只有尚书郎这一职位的书法家。
  • 篆科草圣:擅长篆书和草书的大师。
  • 奄有:兼有、包罗。
  • 石镂:石刻,形容技艺精湛。
  • 侧釐:书法笔划的侧锋。
  • 攲倾:倾斜,形容字体的动态美。
  • 棐几:古代用榧木做的几案,质地坚韧。
  • 坐客失床皆起立:观看的人被书法的魅力吸引,甚至忘了坐姿。
  • 龙蛇:比喻书法的劲健有力。
  • 仲将伯英:古代著名书法家张芝(字伯英)和王羲之(字逸少,小名仲将)。
  • 使:假使,假如。
  • 李卫:可能是指唐代书法家李阳冰,被誉为“小李杜”之一。
  • 右军: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后世称其为右军。
  • 枯林栖鸦:形容环境清冷。
  • 两京:唐朝时期的长安和洛阳,代指京城。
  • 九原:古代墓地的代称,此处指逝去的书法家。
  • 伊洛气象:指洛阳地区的学术文化氛围。
  • 夜光:形容书法作品如明珠般珍贵。
  • 古锦囊:收藏珍贵物品的器具。

翻译

在那个书法高手云集的时代,江南的李氏家族和洛下的杨氏家族如同璀璨明星。他们去世后,虽然还有些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但在西台这样的学府里,只有尚书郎的地位才能与他们的成就相比。那些擅长篆书和草书的大师们,他们的技艺几乎涵盖了汉魏至唐朝的辉煌时期。他们的作品被精心复制,无论是石刻还是纸摹,都只能模糊地展现出他们的风采,而李君贶所珍藏的作品更是难以企及,笔触生动如冰,字体倾斜却充满活力。打开他的书帖,如同沐浴在明亮的窗户下,观看的人甚至会忘记自己的座位,起身赞叹。仿佛春天的惊雷还未响起,龙蛇般的笔势已经让人心动。如果说张芝和王羲之之后再无后人能望其项背,那么近来的这位先生,他的笔触已接近亲炙先贤。如果他早些出世,定能与李阳冰比肩,不只是右军王羲之的书法也能震慑世人。他的佳作在京城流传,即使在学者众多的僧院里,也备受推崇。然而,随着这些大师的离世,书法界的繁荣似乎已成过往,伊洛之地的学术气息如今显得凄凉。他的作品如此珍贵,就像夜明珠一般让人爱不释手,我将其归还给他,然后再次放入那古老的锦囊中。从此以后,我临池挥毫时,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笔法,常常在梦中回到他的书法殿堂。

赏析

这首诗是对李君贶所藏书法作品的赞美,不仅描绘了前代书法大家的卓越成就,也高度赞扬了李君贶所拥有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李君贶收藏品的惊叹和对书法艺术衰落的感慨。同时,诗中充满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美学的敬仰,体现了黄庭坚深厚的书法修养和高尚的艺术品味。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