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歌答谢公静

我为北海饮,君作东武吟。看君平生用意处,萧洒定自知人心。 南阳城边雪三日,愁阴不能分皂白。摧轮踠蹄泥数尺,城门昼开眠贾客。 移人僵尸在旦夕,谁能忍饥待食麦。身忧天下自有人,寒士何者愁填臆。 民生正自不愿材,可乘以车可鞭策。君不见海南水沈紫栴檀,碎身百鍊金博山。 岂如不蒙斧斤赏,老大绝崖霜雪间。投身有用祸所集,何况四达之衢井先汲。 昨日青童天上回,手捧玉帝除书来。一番通籍清都阙,百身书名赤城台。 飞升度世无虚日,怪我短褐趋尘埃。顾谓彼童子,此何预人事。 但对清樽即眼开,一杯引人著胜地。传闻官酒亦自清,径须沽取续吾瓶。 南山朝来似有意,今夜傥放春月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海饮:“北海”指孔融,孔融曾任北海相,以好客饮酒闻名,这里表示自己饮酒。
  • 东武吟:是乐府旧题。
  • 摧轮:车轮损坏。
  • 踠蹄(wǎn tí):马足屈曲难行。
  • 移人:应是“遗人”,指赈济别人。
  • 通籍: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指开始做官。
  • 清都阙:神话中天帝居住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 赤城台:传说中的仙山。
  • 短褐:粗布短衣,指平民穿着。
  • 傥(tǎng):或许。

翻译

我像孔融那般尽情饮酒,你则吟唱着《东武吟》。看你生平用心所在之处,潇洒随性想必自知人心。 南阳城边大雪下了三天,愁云笼罩天地难分黑白。车轮被损坏,马蹄深陷数尺泥中,城门白天大开,商户却在酣睡。 赈济别人的人自身危在旦夕,谁能忍受饥饿等待麦子成熟。忧心天下自然有他人,贫寒之士何必愁绪满腹。 百姓本就不希望成为栋梁之材,能驾车就会被驱使,能鞭策就会被利用。你没看到海南的沉香、紫檀香木,被精心雕琢成博山炉吗?怎比得上那些未被砍伐赏识的木材,在悬崖霜雪间安然终老。投身有用反而灾祸聚集,何况那四通八达的大道旁,井水总是最先被汲干。 昨日青童从天上归来,手捧玉帝的任命诏书而来。一旦在朝廷记名为官,要在赤城台留下书名。 飞升成仙的日子好像没有尽头,他们奇怪我穿着粗布短衣在尘世奔波。回头对那青童说,这与人事有何相干。 只要对着清酒我双眼便会明亮,一杯酒就能引领我进入美妙境地。听说官府的酒也甚是清澈,那就径直去买来,装满我的酒壶。南山早晨似乎就有着别样意趣,今夜或许会放那春月明朗。

赏析

这首诗内涵丰富,情感跌宕起伏。开篇点明自己和友人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吟唱。接着描绘南阳城的雪景及严寒带来的民生艰难,展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困苦。诗人以“身忧天下自有人,寒士何者愁填臆”表达对寒士忧愁的感慨与思考,又借木材、香料的不同境遇,感叹投身有用却易招祸的无奈。随后提到朝廷任命的场景,更在对仙界与凡人生活的对比中,透露出出世与入世的思考。最后将目光拉回到现实,盼望着能快意饮酒赏景,传达出一种超脱又乐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开阔,用景况、典故等诉说人生百态与复杂心境,语言质朴中蕴含深情,展现了黄庭坚诗歌独特的风貌与他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