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拼音
名句
译文
燕儿忙忙,莺儿懒獭,繁花芳残。柳堤上,杨花飘飘坠落,轻轻舒展,曼舞婆婆,在绿色的林木中点画渲染,使人忆起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的诗篇。杨花她悠闲地趁着春日的游丝,悄悄地进入了深深的庭院。此时正是日长门闭,依傍着珠帘四散。缓缓地想飘入闺房,却又一如先前,被风儿扶起。
美丽的玉帐里少妇正在入睡,杨花沾满了少妇的春衣,像飞雪一般地沾附,像琼玉一般轻缀。美丽的绣床上也很快就沾满了无数的香球,才圆了,很快又破碎。少妇无法入睡,不时有蜂儿,身上沾着花粉在飞,池水里,有鱼儿戏水欢会。望望那夫婿游荡的长满柳树的章台路,路杳杳,无消息,不禁涌出了热泪。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柳花:柳絮。
全无才思:指没有争奇斗艳之心,任性乱飞。
依前:依旧。
游丝:柳条随风舞动,像游动的丝线。
兰帐:燕香的帷帐。玉人:美人。
雪沾琼缀:落满了柳絮。雪、琼,均指白色的柳花。
绣床:绣花床。
鱼吞池水:鱼儿在水中打闹。
章台路杳:汉代长安有章台街。《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序
此词是宋代词人章楶的作品,很得苏轼赏识,并有和词。词上片写初春柳絮飞舞的情景,寓情于景,把对柳花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结合起来;下片转换视角,写柳花飘落的情形,委婉地表达思妇的寂寞和哀愁。全词构思新奇精巧,风格清丽和婉,是不可多得的词中精品。
赏析
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
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韩愈《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说:“杨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韩愈表面上是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写到此,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这几句深得南宋黄升和魏关之的欣赏。黄升说它“形容居”(《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当然,把这首词评苏轼和词之上是未免偏爱太过;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称此词为“闺怨词”,估计就是从这里着眼的。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神罢了。柳花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少妇的春衣上。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柳花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覆无常。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即其一例。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唐代传奇《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得用心玩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章楶(jié):北宋名将、诗人。
- 莺:一种鸟类,叫声清脆悦耳,通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
- 青林:青葱的树林。
- 才思:这里指文人的才华和灵感,此处形容柳花看似随意飞舞,实则没有文人的才情来描绘其美。
- 游丝:春天里昆虫吐出的细丝,飘荡在空中。
- 兰帐:绘有兰花的帷帐。
- 睡觉(jué):睡醒。
- 章台路:汉代长安城有章台街,是歌妓聚居之所。后常用以指娼妓聚居之地,亦泛指繁华游乐之地。
翻译
燕儿忙筑巢,黄莺懒得啼鸣,百花渐渐凋残,正是那堤岸上,柳花纷纷飘坠。柳花轻轻飞舞,杂乱地点染着青葱的树林,全然没有半点儿文思。它悠闲地追逐着空中的游丝,静静地飘落在深深的庭院中,而院门整日关闭。它挨着那珠帘,松松散散地垂挂着,就要垂落下来,却依旧被风儿一次次扶起。
在那绘有兰花的帷帐中,美人从睡梦中醒来,嗔怪那春衣上,像是被雪沾着、玉缀着一般(其实是柳花)。绣床上很快落满了柳花,香球无数,刚滚成圆的却又破碎了。时而可见蜜蜂儿,仰着身子粘附着轻粉,鱼儿在池水中吞食着飘落的柳花。她望着那通往繁华游乐之地的道路杳然不见人踪,而情郎正骑着金鞍骏马在外游荡,她不禁流下了盈盈的泪水。
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柳花飘坠的景象,以燕忙莺懒、芳残等词烘托出暮春的氛围,柳花轻飞乱舞,看似随意,却又有着一种别样的美感。下阕则通过描写玉人的醒来后的情景,将柳花与人物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玉人怪春衣上的柳花,绣床上柳花堆积,香球滚动破碎,以及蜜蜂粘粉、鱼儿吞花等细节,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最后,以玉人望情郎而不得,泪湿双眸作结,表达了她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景交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之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富有艺术感染力。

章楶
章楶,字质夫,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名将、诗人。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及第。厉陈留知县。京东转运判官、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等职,政绩卓著。元祐六年(1091年)章楶担任环应路经略安抚使,夏军多次侵犯,均为章楶所败,有效遏制了西夏的侵犯。绍圣元年(1094年)章楶出兵西夏,在宋夏战争中,多次重创夏军,威震西北,取得了宋朝对西夏作战的战略主动权。崇宁元年(1102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庄简,改谥庄敏。著有《成都古今诗集》等。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