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

· 王迈
读君“老农诗”,一读三太息。 君方未第时,忧民真恳恻。 直笔诛县官,言言虹贯日。 县官怒其讪,移文加诮斥。 君笑答之书,抗辞如矢直。 旁观争吐舌,此士勇无匹。 今君已得官,一饭必念国。 民为国本根,岂不思培植。 其如边事殷,赋役烦且亟。 虎营间二千,鸠工日数百。 硬土烧炽窑,高岗舆巨石。 山骨惨无青,犊皮腥带赤。 羸者赪其肩,饥者菜其色。 憔悴动天愁,搬移惊地脉。 吏饕鹰隼如,攫拿何顾惜。 交炭不论斤,每十必加一。 量竹不计围,每丈必赢尺。 军则新有营,谁念民无室。 吏则日饱鲜,谁悯民艰食。 州家费不赀,帑藏空储积。 间有小人儒,旁献生财策。 大帅令龚黄,岂愿闻此画。 夏潦苦不多,秋旱势如炙。 愿君在莒心,端不渝畴昔。 蔡人即吾人,一视孰肥瘠。 筑事宜少宽,纾徐俟农隙。 至如浮屠宫,底用吾儒力。 彼役犹有名,何名尸此役。 君言虽怂恿,帅意竟缩瑟。 同年义弟兄,王事同休戚。 相辨色如争,相与情似昵。 余言似太戆,有君前日癖。 责人斯无难,亦合受人责。 我既规君过,君盍砭我失。 面谀皆相倾,俗子吾所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诮斥:qiào chì,责备。
  • 鸠工:jiū gōng,聚集工匠。
  • :tāo,贪财,贪婪。
  • 龚黄:指汉代的循吏龚遂与黄霸,后泛指循吏。
  • :jǔ,古代对“芋”的别称。
  • 纾徐:shū xú,从容宽舒的样子。

翻译

读你“老农诗”,一读就再三叹息。你还未考中科举之时,就真心恳切地忧虑百姓。直言斥责县官,言语像彩虹贯穿太阳般犀利。县官恼怒你的讥讽,发文加以责备。你笑着回信,抗议的言辞像箭一样刚直。旁边的人都争着吐舌头,这人的勇敢无人能比。如今你已为官,每一顿饭都必定想着国家。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哪能不思考去培植呢。无奈边境事务繁多,赋税劳役既繁多又紧迫。虎营中有两千人,每天聚集几百工匠。在硬土上烧炽热的窑,在高岗上搬运巨石。山好像没有了青色的生机,犊皮都带着刺鼻的血腥气。瘦弱的人肩膀发红,饥饿的人脸色如菜色。憔悴使上天发愁,搬移惊动地脉。官吏贪婪如鹰隼,抓取掠夺毫不顾惜。交炭不按斤算,每十斤必定要多收一斤。量竹子不按围算,每丈必定要多算一尺。军队有新建的营地,谁想到百姓没有房屋。官吏每天吃得新鲜饱足,谁怜悯百姓艰难获取食物。州里耗费极大,库藏也空了没有积蓄。间或有那些小人儒者,在旁边献上生财的策略。大帅希望是龚遂、黄霸那样的人,哪里愿意听到这些谋划。夏季雨水少不苦,秋季干旱情势如同火烤。愿你像在莒时那样的心,始终不改变从前。蔡地人就是我们自己人,一视同仁谁胖谁瘦。筑工事应该稍微宽松些,从容地等到农闲的时候。至于像佛寺,哪里用得着我们儒生的力量。那劳役还有个名目,凭什么让百姓承受这样不合理的劳役呢。你说的话虽然慷慨激昂,但大帅的心意最终还是退缩了。我们是同年考中的义兄弟,国事都休戚相关。相互争辩神色如同争吵,相互间情谊又像很亲昵。我说话好像太鲁莽,有着你往日的癖性。责备别人并不困难,也应该接受别人的责备。我既然规劝你的过错,你为何不纠正我的失误。当面阿谀奉承的人都是相互倾轧的,那些庸俗的人是我所厌恶的。

赏析

这首诗赞扬了友人关心百姓、直言敢谏的品质,同时对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批判。诗中描述了百姓在繁重的赋税、劳役下的悲惨状况,如“羸者赪其肩,饥者菜其色”等,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怀。又批判了官吏的贪婪和不恤民苦,如“吏饕鹰隼如”等。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谊和就时事的坦率交流也在诗中有所体现。整首诗语言质朴直白,感情真挚深沉,通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不满。

王迈

南宋诗人,字实之,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人。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熙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