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作二首
畏暑不巾袜,步月支短筇。
瘦身发鬅鬙,顾影如孤松。
径幽萤开阖,池涨鱼噞喁。
飞泉穿北垣,珠玉相撞舂。
东湖更奇绝,百亩银初镕。
但能抱琴往,绝恨欠鹤从。
重露倾荷盘,微风堕芙蓉。
欢言美清夜,缥渺吹疏钟。
空中飞仙人,粲然冰雪容。
笑我老尘世,不记瑶台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步月:在月光下散步。
- 筇(qióng):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 鬅鬙(péng sēng):头发散乱的样子。
- 噞喁(yǎn yóng):鱼口开合貌,借指鱼。
- 垣(yuán):墙。
-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翻译
因为害怕暑热,我不戴头巾也不穿袜子,在月光下拄着短竹杖散步。我身形消瘦,头发散乱,看着自己的影子如孤独的松树一般。 小路幽静,萤火虫时明时灭,池塘涨水,鱼儿嘴巴一张一合。飞泉穿过北面的墙垣,水珠如珠玉般相互撞击发出声响。 东湖更是奇特绝美,百亩湖水如刚刚熔化的银水一般。只要能抱着琴前往那里,只遗憾没有仙鹤相随。 浓重的露水倾落在荷叶上,微风吹落了芙蓉花。欢快地谈论着这美丽的清夜,隐约传来悠扬的稀疏钟声。 天空中仿佛有飞仙,面容光彩照人如冰雪般纯净。他们笑着说我在尘世中已变老,都不记得在瑶台相逢的事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月下的所见所感,营造出一种清幽、美妙的意境。诗中通过对自己在月下的形象描写,如“瘦身发鬅鬙,顾影如孤松”,表现出一种孤独但又自在的心境。接着,诗人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如幽静的小路、闪烁的萤火虫、涨水的池塘和游动的鱼儿,以及飞泉穿垣、水珠相撞的美妙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东湖的描写“东湖更奇绝,百亩银初镕”,则突出了其奇特绝美的景色。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境的向往,如“但能抱琴往,绝恨欠鹤从”,表现出一种高雅的情趣。最后,诗中的“欢言美清夜,缥渺吹疏钟”等句,进一步烘托出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尘世的感慨和对仙境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