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虏乱有感
前年从军南山南,夜出驰猎常半酣。
玄熊苍兕积如阜,赤手曳虎毛毵毵。
有时登高望鄠杜,悲歌仰天泪如雨。
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
近闻索虏自相残,秋风抚剑泪汍澜。
雒阳八陵那忍说,玉座尘昏松柏寒。
儒冠忽忽垂五十,急装何由穿裤褶。
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 玄熊:黑色的熊。
- 苍兕(sì):古书上说的一种犀牛类的兽名。
- 阜(fù):土山,这里形容野兽堆积如山。
- 赤手:空手。
- 曳(yè):拉,拖。
- 毵毵(sān sān):形容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
- 鄠杜(hù dù):鄠县和杜陵。在今陕西西安附近,是当时沦陷区。
- 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方民族的蔑称,这里指金人。
- 汍澜(wán lán):形容泪流的样子。
- 雒(luò)阳:即洛阳。
- 八陵:指北宋皇帝的八个陵墓,均在河南巩县,当时被金人侵占。
- 玉座:皇帝的御座,代指皇帝。
- 儒冠:古代读书人所戴的帽子,借指读书人。
- 忽忽:很快地、轻易地。这里指年岁匆匆流逝。
- 裤褶(kù xí):一种骑服,上衣下裤,便于骑射,这里代指军装。
翻译
前年我在终南山的南边从军,夜晚出去骑马打猎常常沉醉半酣。黑色的熊和苍兕堆积得像小山,我空手拖拽老虎,它的毛又长又乱。有时登上高处眺望鄠县和杜陵,悲歌一声仰天而泣泪下如注。自己估量自己的脑袋和未来,即便一死仍想着报答圣明君主。最近听说金兵自相残杀,秋风里抚摸宝剑泪水纵横。洛阳的八座帝王陵墓怎忍心诉说,皇帝的御座蒙尘,松柏也透着寒意。我戴着儒冠转眼快到五十岁,却怎么才能穿上军装奔赴战场。我羞于像老迈的千里马在马槽边悲叹,宁愿做干枯在河滩的鱼伤心哭泣。
赏析
这首诗体现出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开篇回忆早年从军打猎的豪迈生活,展现出他的英勇无畏,“玄熊苍兕积如阜,赤手曳虎毛毵毵”以夸张手法描绘其勇猛形象。接着写登高遥望沦陷区时悲歌落泪,表达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听闻敌人自相残杀,诗人“秋风抚剑泪汍澜”,复杂情感交织,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心,又有未能收复失地的悲愤。对北宋帝陵的沉痛表述,强化了对故土沦陷、王朝兴衰的哀痛。后半部分感慨自己年岁渐长却无法披挂上阵,“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用对比表达不甘衰老、渴望报国的急切心情。整首诗情感激昂悲愤,通过今昔对比、用典等手法,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及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