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四首

· 林逋
短褐萧萧顶幅巾,拥书才罢即嚬呻。 耕樵可似居山者,饮馔长如病酒人。 闭户不无慵答客,焚香除是静朝贞。 前贤风概聊希拟,一刺偏多井大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短褐(hè):粗布短衣。
  • 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头发。
  • 嚬呻:皱眉呻吟,痛苦的样子。
  • 饮馔(zhuàn):饮食。

翻译

身着粗布短衣头顶着束发的绢巾,刚放下手中的书籍就皱起眉痛苦呻吟。耕作打柴可以像那些居住在山中的人,饮食常常如同生病醉酒的人一般。关门并非是因为懒惰去应答客人,焚香除了是使其安静地面对自己。前代贤人的风采大概稍稍去模拟,可一次求见偏偏多数时候像那个叫井大春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一种独特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他穿着朴素,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中体现了他似病酒人般的生活常态,以及他对山居者生活的向往,还有他闭门谢客、焚香自省的行为,表现出他对先贤风范的追慕。诗中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独特情境的营造,传达出一种淡雅、闲适又略带清幽的氛围,展示了诗人的个性与追求。最后提到的“井大春”虽意图模拟先贤,但也透露出其中的不同与特别之处,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林逋

林逋

林逋,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