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酬周启明贤良见寄

· 林逋
治世谁能吊屈平,且披湘帙散幽经。 春阳尽吐芊芊草,霄极长垂两两星。 半壁烟岚图太华,一筇风雪访支硎。 雅吟为惠将何比,明月珊瑚海气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治世:太平的时代。
  • 屈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屈”读“qū”,“原”读“yuán”),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 湘帙(“帙”读“zhì”):用湘地出产的竹子制作的书帙,也泛指书籍。
  • 幽经:指道家的经典。
  • 芊芊草:草木茂盛的样子。
  • 霄极:天空的极高处。
  • 两两星:即参星和商星,参商二星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常用来比喻亲友隔绝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
  • 烟岚(“岚”读“lán”):山里蒸腾起来的雾气。
  •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南,因其西有少华山,故称太华。
  • (“筇”读“qióng”):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 支硎: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翻译

在这太平之世,谁能像凭吊屈原一样抒发心中的感慨呢,还是暂且打开湘竹制作的书帙,翻阅道家的经典来排遣幽思吧。 春天的阳光尽情地催发着茂盛的草木,天空的极高处长久地悬挂着参商二星。 半壁江山的雾气犹如华山的美景般迷人,我手持竹杖在风雪中去拜访支硎山。 您高雅的吟咏对我来说是多么珍贵,就如同明月照耀下的珊瑚海,海风中带着腥味。

赏析

这首诗是林逋酬和周启明贤良的作品。诗的首联表达了在太平时代,诗人虽有感慨却只能通过阅读道家经典来排遣。颔联通过描绘春天阳光照耀下草木茂盛和天空中参商二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既充满生机又略带孤寂的氛围。颈联写半壁江山的雾气如华山美景,以及诗人在风雪中拜访支硎山,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尾联则将对方的高雅吟咏比作明月照耀下的珊瑚海,虽美却带着一丝腥味,可能暗示着美好之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对方诗作的赞赏。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细腻,用典自然,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林逋

林逋

林逋,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