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耳冢:晋人陆机有狗名黄耳,陆机久寓洛阳,久无家信,黄耳往返吴中为其传递书信。黄耳死后被葬,即有此冢。
- 筠(yún)筒:竹管,这里指传递信件的工具。在古代有时候会用竹筒装书信。
- 卢令:《诗经·齐风》篇名,写猎人带着猎犬出猎。此处借指黄耳。
- 招魂:这里表达对黄耳传递书信举动的感慨和追念。
翻译
那传递音信的竹管已经不再有消息从云水环绕的村子传来,黄耳的吠声如今只能回荡在空旷的山林和枸杞丛中。我漂泊在天涯海角,音信渺茫难以送达,《卢令》这样的诗篇还存在着,仿佛是在为黄耳的亡魂招魂啊 。
赏析
这首诗围绕“黄耳冢”展开,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怀旧与怅惘之情。开篇“筠筒音断水云村,吠入空林枸杞根”两句,描绘了黄耳不再传递音信的寂寥场景,水云缭绕的村子失去了往日信件往来的生机,只留下狗叫声在空空的树林和枸杞根部回响,营造出一种空灵又凄清的意境。后两句“我亦天涯音信杳,卢令诗在为招魂”,诗人由黄耳不能再传递消息,联想到自己漂泊天涯同样音信难通,借《卢令》诗篇来为黄耳招魂,实则是借写黄耳抒发自己身世飘零、乡音难觅之愁。整首诗将对动物忠义的赞美与诗人自身的感怀交织在一起,意味深长,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