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宣城宗言侄

· 林逋
春水涵波绿渺瀰,江南芳草又离离。 谢家元住青山郭,郤氏近攀丹桂枝。 衣下香囊非尔好,床头诗卷愧吾痴。 中林独处仍多病,早晚能来慰所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渺瀰:形容水广远的样子。瀰(mí)。

翻译

春天的江水包容着波浪呈现出碧绿而广阔遥远的样子,江南的芳草又长得十分茂盛。谢氏原本居住在青山城郭,郤氏近来能攀折丹桂的枝条。衣服下的香囊不是你所喜好的,床头的诗卷让我为自己的痴态感到惭愧。在树林中独自居处依然常常生病,早晚你能来慰藉我所思念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宗言侄的思念和期望。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江水绿波渺瀰,芳草离离,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提及谢氏和郤氏,或许暗指宗言侄的身世或家族。接着说香囊和诗卷,体现出彼此不同的喜好和诗人对自身的思考。最后提到自己多病独处,渴望宗言侄能来探望,尽显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的描写,深切地表达了亲情之思。

林逋

林逋

林逋,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