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次柴主簿

独闭柴门木石亲,诗筒剥啄不妨频。 青灯风雨多离梦,白发江湖少故人。 谩读楚骚招太乙,谁听郢曲和阳春。 书香剑气俱寥落,虚老乾坤父母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柴主簿:柴姓的主簿官职的人。主簿是古代官职。
  • 剥啄:象声词,敲门声。
  • 诗筒:装诗稿的竹筒。
  • 楚骚: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作的《离骚》,也泛指《楚辞》。
  • 太乙:亦作“太一”,即东皇太一,是古代楚地神话中的至高神。
  • 郢曲: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的乐曲,即高雅的乐曲。
  • 阳春:即《阳春白雪》,古代楚国的高雅乐曲。

翻译

独自紧闭柴门与树木石头亲近,诗筒传来频繁的敲门声也无妨。青灯之下经历风雨常有离别之梦,满头白发在江湖之中已少了故人。徒然地诵读《楚骚》来召唤太一神,又有谁来聆听郢都乐曲和阳春之曲呢。书的香气和剑的豪气都已寂寥冷落,徒然地让天地父母赐予的身躯老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一种孤独而又无奈的心境。首联通过“独闭柴门”“诗筒剥啄”营造出一种与外界有联系却又保持一定距离的状态。颔联写诗人在风雨青灯下常有离别的梦境,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的怀念,“白发江湖少故人”更突出了他的寂寞。颈联以“楚骚”“太乙”“郢曲”“阳春”等文化元素,显示出诗人高雅的情趣和不被人理解的无奈。尾联感慨自己的才华和理想无所寄托,“书香剑气”的凋零和“虚老”自身,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与叹息。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的落寞与惆怅。

林景熙

林景熙

林景熙,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