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韵
孔明本躬耕,樊迟请学稼。
力田乃有秋,暑雨敢咨夏。
圣贤每忧民,孔墨不遑暇。
因思比岁饥,可谓越俗乍。
岂惟农夫惊,亦使达官怕。
仓无矫制发,米涌在东价。
居然望丰年,譬彼求时夜。
画壤来福星,上熟压中下。
二麦剩割云,五菜纷绕舍。
苗根舒薤本,黍莟拆榴罅。
龙鳞原镂塍,燕尾水分汊。
毨兽将西成,秧马岂虚跨。
劭农收奇勋,省敛不更驾。
豫为鄞乡谋,复广它山坝。
功比昔贤倍,政随时雨化。
愿刻可斋诗,端与雅颂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孔明:诸葛亮,字孔明。
- 樊迟:孔子弟子。
- 躬耕:亲自耕种田地。
- 学稼:学习种庄稼。
- 力田:努力耕种。
- 有秋:丰收,有好收成。
- 暑雨:炎夏的雨。
- 咨:叹息。
- 圣贤: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 忧民:担忧百姓。
- 孔墨:孔子和墨子。
- 不遑暇:没有闲暇。
- 比岁:连年。
- 越俗:超越常规的习俗。
- 乍:突然。
- 矫制:假托帝王的命令。
- 时夜:司夜,报晓的鸡。
- 画壤:划分土地。
- 福星:象征能给大家带来幸福、希望的人或事物。
- 上熟:上等的成熟。
- 二麦:大麦和小麦。
- 黍莟(hàn):黍穗。
- 榴罅(xià):石榴的裂缝。
- 龙鳞:形容土地像龙鳞一样。
- 燕尾:形容水流分岔如同燕尾。
- 汊(chà):水流的分支。
- 毨(xiǎn)兽:毛羽更生整齐的动物。
- 西成:秋季庄稼已熟,农事告成。
- 秧马:古代农民拔秧时所坐的器具。
- 劭农:劝农。
- 省敛:减少赋税。
- 更驾:另驾车马,指换一种方式或做法。
- 鄞乡:地名。
- 可斋:郑清之的号。
翻译
诸葛亮原本亲自耕种田地,樊迟请求学习种庄稼。努力种田才会有丰收,炎夏的雨哪敢感叹夏天。圣贤常常担忧百姓,孔子和墨子都没有闲暇。因想到连年的饥荒,可以说是超越常规习俗突然而来。不但农夫惊讶,也让达官贵人害怕。仓库没有假托帝王命令就发放粮食,米价在东边上涨。居然盼望丰收之年,就像那寻求报晓的鸡。划分土地迎来福星,上等的成熟压过中下等。大麦小麦只剩下收割的云,各种蔬菜纷纷环绕房屋。苗根舒展薤菜的根,黍穗分开石榴的裂缝。像龙鳞的土地原来是刻划的田埂,像燕尾的水流分成水流的分支。毛羽更生整齐的动物即将秋收告成,秧马哪里是白设的。劝农获得奇功,减少赋税不用另换做法。预先为鄞乡谋划,又再扩大别的山坝。功劳比往昔的贤人加倍,政令如同及时雨般的教化。希望刻下可斋的诗,这足以和雅颂相媲美。
赏析
这首诗围绕农业生产和丰收展开,先提及诸葛亮和樊迟,引出对农田劳作的描述。强调了努力种田才有收获,以及圣贤对百姓的关怀。接着叙说饥荒情况和对丰收的盼望,描绘了土地肥沃、作物繁茂、丰收在望的景象。诗中还提到了劭农、省敛等举措,表现了对农业的重视和积极作为。最后赞扬功劳和政令,以及表达希望自己的诗作能有较高价值。全诗用词丰富,生动具体地展现了农业生产的场景和意义,体现了作者对民生、农事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