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荔二绝

日三百颗沃馋涎,肘后丹方勿浪传。 晚与放翁争旷达,荔枝颠向海棠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采荔:采摘荔枝,古代岭南地区的一种水果。
  • 日三百颗:形容数量极多,每日吃荔枝可达三百颗。
  • 沃馋涎:形容荔枝非常诱人,使人垂涎欲滴。
  • 肘后丹方:古时秘方,此处可能指代某种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或美味良方。
  • 勿浪传:不要随意流传,暗示荔枝虽好,但过度食用不可取。
  • 放翁:陆游的别号,南宋著名诗人,以其豪放豁达的性格著称。
  • 争旷达:在这里是比拼谁更豁达开朗的意思,以荔枝为媒介,表达诗人与陆游的精神较量。
  • 荔枝颠:形容吃荔枝上瘾,到了痴迷的程度。
  • 海棠颠:借指陆游有“海棠诗社”的雅趣,此处暗指他对诗词的热爱。

翻译

每天吃下三百颗荔枝,那诱人的滋味让人口水直流,不过那些传说中的长寿秘方可别随便相信。晚上,我要和陆游那老先生比一比谁更豁达,我们都因为荔枝而变得有些疯狂,就像对荔枝的喜爱超过了对诗词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大量食用荔枝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同时也借与陆游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诗酒风月的向往。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饮食喜好与文学家的风度雅致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感。同时,他提醒人们虽然美食诱人,但不能过度沉迷,要有节制,这也是对人生的哲理反思。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初名灼,号后村,莆田人,初为靖安主薄,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应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有《后村先生大全集》。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 48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