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斋集 · 巻四 · 与辛稼轩侍郎书
榦拜。违几舄十有馀年,祸患馀生,不复有人世之念,以是愚贱之迹久自绝于门下。今者不自意乃得俯伏道左,以慰拳拳慕恋之私。惟是有怀未吐而舟驭启行,深夜不敢造谒,坐局不敢离远,终夕展转如有所失。恭惟明公以果毅之资、刚大之气,真一世之雄也,而抑遏摧伏,不使得以尽其才。一旦有警,拔起于山谷之间,而委之以方面之寄。明公不以久閒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单车就道,风采凛然,已足以折冲于千里之外。虽然,今之所以用明公与其所以为明公用者,亦尝深思之乎?古之立大功于外者,内不可以无所主,非张仲则吉甫不能成其功、非魏相则充国无以行其计。今之所以主明公者,何如哉?黑白杂揉、贤不肖混殽、佞谀满前、横恩四出。国且自伐,何以伐人?此仆所以深虑夫用明公者,尤不可以不审夫自治之策也。国家以仁厚操驯天下士大夫之气,士大夫之论素以宽大长者为风俗。江左人物素号怯懦,秦氏和议又从而销靡之,士大夫至是奄奄然不复有生气矣。语文章者多虚浮,谈道德者多拘滞。求一人焉,足以持一道之印,寄百里之命,已不复可得,况敢望其相与冒霜露、犯锋镝,以立不世之大功乎?此仆所以又虑夫为明公用者,无其人也。内之所以用我,与外之所以为我用者,皆有未满吾意者焉。
拼音
注释
几舄(xì):《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周代大官之鞋色红,头尖而向上翘。后以“几舄”为大官之鞋的代称。
黄榦
宋福州闽县三山(今福建福州市)人,字直卿,号勉斋,黄瑀第四子,为朱熹四大弟子之一,配享庙祀。自幼聪颖,志趣广远。年十七,父殁。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黄榦往见刘清之求学。清之奇其才,书荐于朱熹。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熹以仲女妻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三月,朱熹病重,命黄榦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并手书与他决别道:「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以荫补官,历知新淦县、汉阳军、安庆府等、多有惠政。吏治廉明,曾陈说抗金保民大计。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调知安庆府,亲自督修郡城,备战守,保障安庆境内不受金兵侵扰,当地士民称赞道:「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曾讲学于白鹿洞书院。后召为大理丞,时边备废弛,忌者恐其直言边事,排挤致使归里,遂授徒著书以终。晚年隐居于武夷,潜心闽学研究,世称「勉斋先生」。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诏赠朝奉郎。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赐谥「文肃」。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从祀于孔庙,又建黄勉斋祠于府学内。著有《周易系辞传解》一卷、《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九卷、《孝经本旨》一卷、《论语注语问答通释》10卷、《勉斋先生讲义》一卷、《朱侍讲行状》一卷、《勉斋诗钞》一卷、《黄勉斋先生文集》八卷、《晦庵先生语续录》四十六卷、《勉斋集》四十卷、《书传》、《易解》、《四书通释》等。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