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区册序

· 韩愈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馀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拼音

译文

阳山是天下荒僻的地方。陆地有丘陵之险,虎豹之忧。江流汹涌湍急,横于江上的大石,陡直锋利如剑戟。船在江上行驶,上下颠簸难以控制,船破人溺的事故常常发生。县城里没有居民,官署里没有县丞和县尉。江的两岸,荒草竹林之间,住着十多家小吏,都是说话像鸟叫那样难懂,相貌与中原人不同。(我)刚到阳山时,言语不通,只好在地上写字,这样之后才可以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要他们遵守约定。因此,宾客和随游的读书人,(到这里后)都生活枯寂无聊到了极点。我待罪在这里,将近半年了。 有个姓区的书生,向我表示愿意和我做朋友,从南海郡划船来到阳山。他从西阶上堂,仪表十分壮美。坐下来和他交谈,言辞思想都不一般。庄周说:“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听到别人的脚步声就觉得欢喜了。”何况像区生这样的人,难道是容易遇到的吗?他到我的屋里,听我谈《诗》《书》仁义的道理,非常高兴,好像有志于此。(我)和他一起在美好的林木下乘凉,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投鱼竿钓鱼,非常高兴,好象能摒弃名利,而不厌恶贫贱的生活了。正月,区生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喝完了壶里的酒,(我)写了这篇序来记离别。

注释

送区册序:方氏《举正》:“贞元二十一年春阳山作。洪庆善谓区册即区弘,考其始末,非也。” 魏本补注:“集有《送区弘南归》诗,说者谓册即弘也。其说见于送弘南归诗。区音欧,区冶之后,旧本作区,今本作欧弘,误矣。”此序写于贞元二十一年离开阳山前。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句:《元和郡县志·卷三十·湖南道》连州管县有阳山县:“中上,西北至州一百四十七里。”按:穷犹言天尽头耳。或因下文“陆有”云云,遂解为土地贫瘠。然区生之来,为求学也,地瘠何畏?此但言其不畏险远耳。且丘陵虎豹,江流沦溺,亦与贫瘠无关。 廉利侔剑戟:此指阳山江中之石利如剑戟。廉,稜角;利,锐利;侔,相等;剑戟,古代兵器,剑两刃,戟三锋。 篁竹:篁是竹的通称。一说,篁,竹林。 鸟言夷面:韩愈是河南人,乍来阳山,语言不通,看来并非有意诋毁。鸟言,说话像鸟叫,难懂;夷面,是说相貌和中土人不同。古代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此处把阳山人说成“夷面”,含有明显的鄙视之意。 奉期约:奉,接受、遵守;期,期限;约,规约。例如徵收夏税秋税都有一定的期限,以及其他规定要百姓遵守等等。 挐舟:划船、撑船。司马彪云:“挐,桡也,音饶。”船桨,用作动词,用桨划船。 宾阶:西阶。古时接客之礼,宾从西阶上,主从东阶上。 “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句:巡行于故墓间的人,满目荒凉,听到别人的脚步声,认为有了同伴,便觉欢喜。司马彪云:“逃,巡。故坏冢处为空虚。”跫,行人脚步声。 翳嘉林:在林下乘凉。翳,隐蔽;嘉林,美好的林木。 石矶:水中或水旁的岩石。阳山有韩愈当年的钓矶。 岁之初吉:指农历正月。 识:记。序以识别,作序以记离别之情。

《送区册序》是韩愈所作的一篇杂文。这篇赠序是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春韩愈谪居阳山时写给青年朋友区册的。在这篇短文里,记下了作者在阳山与他难忘的相处,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赏析

按传统赠序的写法,开头都要说送行的话。而这篇序文却以“阳山,天下之穷处也”起首,起势突兀,先声夺人,然后紧紧围绕“穷”字,用从高处向下鸟瞰的俯视角度“拍摄”阳山,气势一泻而下,使人驰骋想象;仿佛看到了阳山峰险崖陡,虎豹出没;江流滩高峡险,船翻人亡的惨景;看到城郊荒凉寂寥,县衙破败简陋;人们相貌诡秘,文化落后。在这段中,韩愈到阳山之后的心情并未直接流露出来,但从篇首“天下”这夸大之辞中,从对阳山之“穷”的极力夸张渲染中,从段尾“待罪’这含有不满和讥讽意味的反语中,已使人深深感到韩愈贬到阳山后失意、落寞、孤寂的处境与心情。 第二段写韩愈与区册相处的欣喜之情。同是阳山,这时使人感到,作者笔下的阳山再不是险恶丛生,惊心动魄的了,而是树木葱翠,百鸟和鸣,江水清悠,两岸如画,令人感到亲切愉快和心旷神怡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穷处:荒僻的地方。
  • :忧虑。
  • 廉利:锋利。
  • ****侔(móu):相等,如同。
  • 县郭:县城。
  • 篁竹:竹林。
  • 鸟言夷面:说话像鸟叫,面貌是少数民族的样子,这里指语言、面貌与中原人不同。
  • **待罪:古代官吏任职的谦称,意思是随时可能因失职而获罪。
  • 挐(ná)舟:划船。**
  • 宾阶:西阶,古时迎接宾客,客人从西阶上堂。**
  • 跫(qióng)然:脚步声。**
  • ****翳(yì):遮蔽,这里指遮蔽在。
  • 初吉:农历每月初一或上旬的吉日。**

翻译

阳山,是天下最荒僻的地方。陆地上有险要的丘陵,令人担忧有虎豹出没;江流水势汹涌湍急,江中的礁石锋利得如同剑戟,船在水上行驶失去控制,船身破碎、人员沉没溺水的情况,常常发生。县城中没有居民,官府里没有县丞和县尉,在夹着江水的荒草丛和竹林之间,住着十几户小吏人家,他们说着像鸟叫一样难懂的方言,面貌也是少数民族的样子。我刚到这里时,语言不通,只能在地上写字,这样之后才能把交纳租赋、遵守期限条约的事情告诉他们。因此,那些来交往游玩的宾客朋友,没有理由会到这里来。我在这里任职已经快半年了 。 有一位姓区的年轻人,发誓要和我交好,他从南海划船来到这里,从西阶上堂,仪表堂堂,坐下和他交谈,谈吐间文章义理出众。庄周说:“逃到空旷荒野的人,听到人的脚步声,就会喜悦起来。”何况像区生这样的人,哪里是容易遇到的呢!他来到我的屋里,听到我讲《诗》《书》和仁义道德的道理,很高兴,似乎对这些很有兴趣。我们一起在美好的树林里乘凉,坐在石矶上,把钓竿投入江中钓鱼,心情愉快而快乐,好像能够超脱于世俗的名利之外,而不嫌弃生活的贫穷低贱。新年刚到,他就要回去拜见亲人,我们把酒喝尽,我写这篇序为他送别。

赏析

文章开篇极力渲染阳山的荒僻恶劣环境,道路艰险,猛兽横行,江流危险,人口稀少且语言不通等,为后文区生的到来做铺垫,衬托出区生前来与作者交好的难能可贵。接着作者描述区生的到来,他仪表不凡、谈吐出众,给身处困境中的作者带来极大的慰藉和欣喜 ,引用庄子的话生动地表达出在孤独寂寞中见到知心人的喜悦。然后文章描绘作者与区生一起在林中游玩钓鱼的惬意场景,展现出区生能超脱世俗、不慕名利的美好品质。最后点明写作此文是在区生回去过年时为他践行,文字虽质朴平实,但情义真挚,传达出作者对区生的赞赏、感激与不舍之情,也展现出在艰难处境中友人真挚情谊的珍贵。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