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羁怨:羁旅之怨。
澥雾:海雾。
沧流:青色的水流,此泛指海水。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後湖作》:“山祇跸峤路,水若警沧流。”
八桂:八株桂树。《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番隅东。”郭璞注:“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
暧:昏暗、朦胧。
三桑:三株桑树。《山海经·海外北经》:“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眇:通“渺”。
烟极:云烟之极处。
丹水:传说之水名。《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勃海。”
青丘:《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
序
《秋晨羁怨望海思归》作于作者南清河太守任上。《梁书》云:“永元二年,以母老表求解职,改授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则永元二年沈约任南清河太守。《南齐书·州郡志》云:“南徐州,镇京口。吴置幽州牧,屯兵在焉。丹徒水道入通吴会,孙权初镇之。《尔雅》日:‘绝高为京。’今京城因山为垒,望海临江,缘江为境,似河内郡,内镇优重。宋氏以来,桑梓帝宅,江左流寓,多出膏腴。领郡如左……南清河郡……”南清河郡属南徐州,临长江望东海,故此诗大约作于永元二年。
全诗境界阔大高远,给读者展示出天水一色、烟波浩淼的海天景色。结合诗题来看,海天的空旷辽远,正反衬出“羁怨”之情与“思归”之念。此类诗歌在齐梁山水诗中,亦不失为上乘之作。
该诗五言六句虽非“近体”的标准体式,但作为创制新体山水诗的尝试对以后的诗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沈约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与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入梁,拥立萧衍(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转左光禄大夫。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谥隐。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 378篇诗文
沈约的其他作品
- 《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二 》 —— [ 南北朝 ] 沈约
- 《 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诗 》 —— [ 南北朝 ] 沈约
- 《 梁明堂登歌五首 其一 歌青帝辞 》 —— [ 南北朝 ] 沈约
-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四 》 —— [ 南北朝 ] 沈约
- 《 宋书 · 卷七十四 · 列传第三十四 · 臧质 鲁爽 沈攸之 》 —— [ 南北朝 ] 沈约
- 《 十咏二首 其一 领边绣 》 —— [ 南北朝 ] 沈约
- 《 赠刘南郡季连诗 》 —— [ 南北朝 ] 沈约
- 《 春咏诗 》 —— [ 南北朝 ] 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