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应制

· 王珪
雪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 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驾山来。 镐京春酒沾周宴,汾水秋风陋汉才。 一曲升平人共乐,君王又尽紫霞杯。
拼音

所属合集

#千家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元: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 应制:指奉皇帝之命而写作诗文。
  • 华月:皎洁的月亮。
  • 仙台:宫殿的楼台。
  • 宝扇:古代帝王出行时用作仪仗的一种扇子。
  • (niǎn):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
  • (áo):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 镐京:西周的国都。
  • 汾水:河名。
  • 升平:太平。

翻译

积雪消融皎洁的月亮照亮了宫殿楼台,众多蜡烛在楼阁前宝扇打开。成双的凤凰在云中护着天子的车驾下来,六只大鳌像在海上驮着山而来。在镐京饮春酒就如周朝时的宴会,面对汾水秋风显得汉代人才的浅陋。一曲太平之乐人们都共同欢乐,君王又一次饮尽了紫霞杯中的美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节时热闹而又华丽的场景。开头两句通过“雪消”“华月满”以及“万烛”等景象渲染出一种明亮而欢快的氛围。“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驾山来”两句以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表现出皇家的威严和排场。接着用“镐京春酒”和“汾水秋风”进行今昔对比,突出当下的繁盛。最后表达了在升平之曲中人们共乐以及君王尽情享受的欢乐氛围。整首诗笔法雄浑,气势恢宏,生动地展现了宫廷盛会的壮观景象和欢乐气氛。

王珪

王珪

王珪,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封郇国公。宋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