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采莼
旧闻莼生越之湘湖,初夏思莼,每每 彼采食;今西湖三塔基傍,莼生既多且美。菱之小者,俗谓野菱,亦生基畔,夏日剖食,鲜甘异常,人少知其味者。余每采莼剥菱,作野人芹荐,此诚金波玉液,清津碧荻之味,岂与世之。羔烹兔炙较椒馨哉?供以水蔌,啜以松醪,咏《思莼》之诗,歌《采菱》之曲,更得呜呜牧笛数声,渔舟款乃相答,使我狂态陡作,两腋风生。若彼饱膏腴者,应我辈寒淡。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越之湘湖:古代浙江东部的湘湖,这里指代江南的名胜之地。
- 彼采食:那边的人们采摘食用。
- 西湖三塔基傍:西湖边上的三塔遗址附近。
- 鲜甘异常:味道鲜美异常。
- 野菱:野生的菱角。
- 芹荐:古人常以芹菜献客,这里指简单的菜肴。
- 金波玉液:形容美酒如金波流动,玉液般清澈。
- 椒馨:花椒的香气,此处用来形容美食的香味。
- 水蔌:用水草等做的凉拌菜。
- 松醪:松子酿成的酒。
- 《思莼》:指古代有关思念莼菜的诗歌。
- 《采菱》:描写采菱的歌曲。
- 牧笛:牧童吹的笛子。
- 款乃:船行缓慢而轻柔的声音。
翻译
以前听说莼菜生长在江南的湘湖,每当初夏时节人们就想着去采来吃;现在西湖边上的三塔遗址附近,不仅莼菜很多而且非常美味。小的菱角,民间称为野菱,也生长在那里,夏天切开来吃,味道鲜美得特别不一般,但知道它的人并不多。我每次采莼剥菱,就像乡野之人一样简单地做成菜肴,这真是如同仙露琼浆,清爽甘甜,哪里能和世间那些烹羊烤兔、调料浓郁的菜肴相比呢?配上水草拌的凉菜,喝着松子酒,吟诵思念莼菜的诗,唱起采菱的歌,再加上几声悠扬的牧笛声,渔舟慢慢回应,这让我突然间变得狂放不羁,仿佛两腋生风。那些饱食肥腻的人,恐怕是无法体会我们这种清淡的生活乐趣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湖边的湖心亭采莼剥菱,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初夏时蔬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淳朴生活和自然风味的深深喜爱。同时,通过对比自己与“饱膏腴者”的生活方式,流露出一种超然于世俗的淡泊情怀。整首诗意境清新,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作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高濂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万历年间的名士、戏曲家、养生家及书籍收藏家。工诗词及戏曲,藏书丰富,“少婴赢疾,复苦瞆眼”,高濂喜欢谈医道,重养生,咨访奇方秘药,用以治疗赢疾,眼疾遂愈。曾在北京鸿胪寺任官,后隐居西湖。高濂平生著作甚丰,主要有《玉簪记》、《节孝记》、《遵生八笺》、《草花谱》、《野蔌品》、《四时幽赏》、《四时逸事》、《艺花谱》、《兰谱》等。
► 2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