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 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拼音
译文
白云山顶的浓云象是愤怒地站立起来,白云山下的冲杀声震天撼地,连那枯朽的树木也都齐心合力地迎战敌人。
红军从山上猛冲下来,枪枝如林,直逼敌阵,如同飞将军降临。
十五天长驱七百里,从苍茫的赣江边一直打到青翠的闽西山区,红军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势无阻挡如同卷席。
有人在那低声地哭起来了,“步步为营”已失败,悲叹又有什么用呢!
注释
白云山:位于江西吉安泰和县小龙镇东边,山势伸延到吉安、兴国两县境内,方圆有几十公里。此山高大宽广,山峰重迭,最高峰达934米,山中古树参天,山道迂回,还有众多的山谷小盆地,是游击战、狙击战、运动战的好场所。白云山是第二次反围剿时的主战场。
枯木朽株齐努力:语出西汉邹阳《自狱中上梁王自明书》“有人行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这里是说红军包围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时候,连枯木朽株也发挥了帮助红军反对敌军的作用。
飞将军:指李广。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这里用来赞颂行动迅速、隐蔽的红军。
重霄:高空。
赣(gàn)水:赣水是赣江的旧称,是中国江西省最大河流,长江下游重要支流之一。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
闽(mǐn)山:在今侯官县右三坊之光禄坊。唐天宝八载,勅赐乌石山为闽山,因名。
横扫千军:语出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为营步步嗟何及:蒋介石鉴于第一次大“围剿”的“冒进”战略失败,这次“围剿”改用“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办法,但是仍然失败了,嗟叹莫及。嗟(jiē):嗟叹。
序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是毛泽东在1931年夏反第二次大“围剿”胜利期间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反第二次“围剿”的首次战斗东固之战的生动描绘和整个战役的艺术概括,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的革命精神和人民战争的无敌威力。
赏析
全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写白云山战斗,重点的描绘;上阙写整个第二次反“围剿”,重面的描写,歌颂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上片是采用侧面烘托和正面描绘相结合的手法,突出地表现了红军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白云山头云欲立”和“枯木朽株齐努力”,则是运用了拟人化手法,通过景物活写,既渲染出了战斗紧张而又激烈的气氛,又衬托出了根据地军民敌忾同仇、奋勇杀敌的声势。下片是采用对比的描绘手法,歌颂红军,嘲讽敌人。从鲜明、强烈的对比中,以磅礴的气势,幽默的笔调概括了整个第二次反“围剿”战役,官告了这次“围剿”和反“围剿”的斗争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惨败而告结束的。
上阙,“白云山头云欲立”,奇峰突起,气势雄伟,从战斗开始打响的瞬间写起,写出了毛泽东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团结对敌的壮观形象。这里“云欲立”,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渲染和烘托了红军指战员对敌无比仇恨的心情。“白云山下呼声急”,写山下敌人步步逼进,展现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枯木朽株齐努力”,创造性地化用古语,说明革命根据地人民连老弱病残都投入了对敌人的斗争。“枪林逼,飞将军自重宵入。”这两句进一步写出红军从白云山上像猛虎一样出其不意地向敌俯冲猛攻,一个个就像飞将军从天而降,争抢杀敌,使敌一败涂地。“自重霄入”,把白云山的峻峭、红军的勇猛,以及由山上向山下进攻时来势的凌厉急骤,都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下阙起始三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形象地描绘了工农红军长途进击、连战皆捷的雄伟气势。具体而言:红军在这次反“围剿”首战告捷后,“接着打郭、打孙、打朱、打刘。十五天中(1931年5月16日至30日),走350公里,打五仗,缴枪两万余,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围剿”。其中一、三句用豪言续写,中间夹一句触景生情,文笔摇曳多姿!相比之下,敌人又是怎样一个下场呢?“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反动派在伤心抽泣,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法屡遭失败,毛泽东以无比辛辣的笔调,极为传神地嘲讽了敌军,歌颂了胜利。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 106篇诗文
毛泽东的其他作品
- 《 满江红 · 和郭沫若同志 》 —— [ 现代 ] 毛泽东
- 《 卜算子 · 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 —— [ 现代 ] 毛泽东
- 《 七古 残句 》 —— [ 现代 ] 毛泽东
- 《 五律 · 张冠道中 》 —— [ 现代 ] 毛泽东
- 《 七言诗 · 戏改李白《梁父吟》 》 —— [ 现代 ] 毛泽东
- 《 水调歌头 · 重上井冈山 》 —— [ 现代 ] 毛泽东
- 《 七律 读报诗之一 》 —— [ 现代 ] 毛泽东
- 《 蝶恋花 · 从汀州向长沙 》 —— [ 现代 ]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