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诗 · 八连颂

好八连,天下传。 为什么?意志坚。 为人民,几十年。 拒腐蚀,永不沾。 因此叫,好八连。 解放军,要学习。 全军民,要自立。 不怕压,不怕迫。 不怕刀,不怕戟。 不怕鬼,不怕魅。 不怕帝,不怕贼。 奇儿女,如松柏。 上参天,傲霜雪。 纪律好,如坚壁。 军事好,如霹雳。 政治好,称第一。 思想好,能分析。 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团结力。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拼音

注释

杂言诗:杂言诗,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汉代的乐府诗。句度长短间杂,没有一定的标准。全篇字数不拘,也不用调平仄,押韵方式亦比较自由。公木先生评论说这是毛泽东依照自己“在民歌和古典诗的基础上发展新诗”这一主张来试写的一首新体诗。 好八连: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批准授予驻守上海某部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1949年5月,这个连队进驻上海南京路。经过14年,连队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热爱人民,助人为乐。诗人因此写诗赞美他们。 拒:抵御。 戟:古代的一种长兵器。 魅(mèi):古代传说中的鬼怪。 帝、贼:指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等。 奇:杰出。 坚壁:坚固的营垒围墙。 霹雳:疾雷声。杜甫《热三首》之一:“雷霆空霹雳,云雨竞虚无。”此诗中指好八连反应迅速,进击有力,声威慑敌,形容军威如震雷。

《杂言诗·八连颂》是毛泽东诗作,写于1963年。这首诗从八连写道全军,写到全国,高度赞扬了60年代初全党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扭转困难局面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赞扬了中华儿女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82年12月26日《解放军报》。

赏析

这是一首杂言诗,基本上是三字句,只有最后两句是七言,也可以说是毛泽东写的唯一的一首新诗。句子比较整齐,押韵大致相同。语言明白如话,但含意还是深刻的。 这是对驻守在上海南京路上的人民解放军某部八连的歌颂。因为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路段,而八连的指战员们却时刻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始终保持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色,这就是诗中所说:“拒腐蚀,永不沾。”为什么他们能够自觉地拒腐蚀呢?这是因为有几十年的光荣传统,有一双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他们有着严格的军事纪律和较高的思想觉悟,他们既学军事,又学政治,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因此他们对任何事情都能进行分析,他们有一个善于分析事物的头脑。他们与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军民之间亲如一家,团结战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几十年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诗的开头对“好八连”进行了高度的赞扬,然后,毛泽东由好八连写到全军民,号召全军民要向好八连学习。诗的中心部分就是毛泽东要求全军民学习的内容,概括起来包括四大方面: 树立全心群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牢记“为人民”的宗旨,永远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及其热忱。 自觉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保持党的共产主义纯洁性,保持革命军人的气节,抵制和克服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封建残余思想和其他错误思想的侵袭。 努力提高军政素质,学习马克思主义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军民团结,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尊重地方党政的领导,积极协助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各项工作。 好八连的确值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既要对付拿枪的敌人,又要对付不拿枪的敌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拿枪的敌人甚至比拿枪的敌人还要厉害。而好八连就是在对付不拿枪的敌人方面为全国人民做出了好的榜样。 正因为如此,好八连的事迹得到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学习好八连的热潮。而毛泽东同志的这一首杂言诗,或者说是新诗,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