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载犹未知。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释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抽心:发芽。此指株幹伸长。
咨嗟:叹息。
名工:原作「名士」,据《玉臺新咏》改。
璧:玉器名,扁平,圆形,中心有孔。古贵族用礼器,後作佩带的装饰物。
风花:风中的花。《南齐书·乐志》:「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月舞瑶堂。」这两旬是说用白璧、珊瑚作琵琶之装饰。
建章:汉宫名,汉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一〇四年)建造。
掩抑:形容声音低沉。摧藏,悲伤。
张女弹:古乐曲名。潘岳《笙赋》:「辍张女之哀弹。」李善注:「闵鸿《琴黜汝南鹿鸣,张女群弹。盖古曲,未详所起。」
楚明光,古琴曲名。蔡邕《琴操》谓楚大夫明光被谗谤,见怒于楚王而作此曲。
未央:汉宫名。汉高祖七年由萧何主持营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内西南角。采女,宫女。
鸣篪(chí):古管乐器名,以竹製成,单管横吹,似笛。
茱萸锦衣:上有茱萸图案的织锦匣衣。茱萸锦,古锦名。晋陆翩《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大茱萸、小菜萸、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巧百数,不可尽名也。」匣指琴匣。
衡山:在今湖南省。五岳之一。
序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行路难·洞庭水上一株桐》是吴均写的一首诗。此诗虽咏桐木,实为嘲笑那些貌似高贵的显赫权贵,不过是一些枯木朽枝而已。
赏析
此诗虽咏桐木,实为嘲笑那些貌似高贵的显赫权贵,不过是一些枯木朽枝而已。诗首四句叙说桐木的来历,它极为瞢通,与其他树木一样,尽管有过枝繁叶茂的昨天,但一旦枯死,便可怜地僵卧于黄沙之中。中间一大段叙说它被洛阳名工发现,精雕细刻,製成琵琶,装金镶玉,献入宫廷,从此君王见赏,荣耀至极。最後四句说它锦衣玉盒,已忘却当年是株枯桐,目空一切,连衡山千年老桂也不在其眼下。「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王船山《薑斋诗话》),但大都标格不高。「征故实,写色泽,广比譬,虽极镂绘之工,皆匠气也;又其卑者,短凑成篇,谜也,非诗也。至盛唐以後,始有即物达情之作」。但此诗却别具一格,不像其时咏物之作仅重在刻画物之形貌,而是结合叙说故事,突出物之环境身份之变化,尤其是藉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充斥朝廷的枯木朽枝的蔑视。透过冷峻讥诮的口吻,不难体味到作者怀才不遇、感时愤世的心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洞庭:湖名。
- 严风:寒风。
- 抽心:指桐树新长出的枝芽。
- 建章:汉宫名。
- 掩抑摧藏:形容弹奏时的情态。
- 张女:古代擅长弹奏的女子。
- 楚明光:古代的一种琴曲名。
- 鸣篪(chí):竹制的一种乐器。
- 茱萸:一种植物,这里指用茱萸装饰。
翻译
洞庭湖上有一棵梧桐树,经过霜打被风浪冲击又受寒风围困。昔日抽出新芽在白日闪耀,而今却躺卧死在黄沙之中。洛阳的名工匠见到它为之叹息,经过裁剪雕刻做成了琵琶。琵琶那洁白的圆形背面似明月,珊瑚装饰的表面如同风中的花朵。帝王看到它很欣赏也没有忘记,提携把握着它登上了建章宫。被那善弹的女子以或遮或抑或藏的方式弹奏,又殷勤地随着楚明光的曲子急促弹奏。年年月月面对君子,遥遥夜夜在未央宫住宿。未央宫的采女抛弃了鸣篪,争先擦拭这光亮的琵琶。用茱萸装饰锦衣用玉做成匣子,哪还念及昔日那枯萎的树枝。不像衡山南岭的桂树,到今天过了千年还不被人知晓。
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湖上的一棵梧桐树的遭遇为线索,讲述了它从经霜受困到被制成琵琶而受宠的过程。通过对琵琶精美的描写以及在宫廷中被重视的情景,与被遗忘的枯树枝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世间事物的多变和命运的无常。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过去的遗忘,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思考。诗中对琵琶的刻画细致入微,如“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等句,形象生动,富有美感。整体语言质朴自然,却寓意深刻。

吴均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
吴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深受沈约的称赞。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 1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