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诗四首 · 其三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
俛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拼音
名句
注释
依依:恋恋不舍。以上四句言鸟兽分别尚不免怀顾恋之情。
飞龙:龙是传说中的神物(蛇身,有四足,爪象狗的爪,有马的头鬃和尾,有鹿的角、鱼的鳞和须),能飞行。其中有一种有翼的,象飞鸟。这里是以飞龙喻作者送别的朋友和他自己。
喻中怀:晓示心怀。
游子吟:琴曲。《琴操》云:“楚引者,楚游子龙丘高出游三年,思归故乡,望楚而长叹。故曰楚引。”《游子吟》或许就是指此曲。因为是客中送客,《游子吟》正可以表示主客两方的情怀。
泠泠:形容音韵清。
丝竹:“丝”,指用丝弦的乐器,如琴瑟。“竹”,指竹制的乐器,如箫管。这里“丝竹”是偏义复词,上文只提到弦歌,有丝无竹。
厉:强烈。
长歌:乐府歌有《长歌行》,又有《短歌行》,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
展:重(平声)。
清商曲:是短歌而不是长歌。曹丕《燕歌行》:“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念子不得归:是说我虽想念你而不能随你同归。以上四句是说长歌之后续以短歌,以写心中激烈的伤痛。
赏析
这首是客中送客的诗。前幅连用比喻表示临别依依,中幅借描写弦歌的音响说明人心的情绪,后幅直写伤感,仍用比喻作结。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鹄(hú):鸟名,即天鹅。
- 顾:回头看。
- 徘徊:往返回旋的样子。
- 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 依依:恋恋不舍的样子。
- 飞龙:鸟名,这里喻指伴侣。
- 乖:分离。
- 清商曲:乐府曲调名,声调比较清越。
- 俛(fǔ)仰:低头和抬头,形容沉思默想的样子。
翻译
天鹅一旦向远方飞别,飞行千里也不时回头顾盼徘徊。北方的马离群,思念之心常常恋恋不舍。何况那成对的飞龙,羽翼临近却要分离。幸好有弦歌乐曲,可以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怀。请为游子吟唱,那声音清泠泠是多么悲伤。丝竹乐器发出激越的清亮之声,激昂慷慨中有着无尽的哀婉。长歌正唱得激烈之时,内心悲痛欲绝几乎要崩溃。想要演奏清商曲调,想到你不能归来。低头抬头间内心伤痛,眼泪落下不能挥去。愿成为一对黄鹄,送你一起向远方飞去。
赏析
这首诗以黄鹄、胡马、飞龙等起兴,通过对这些动物的离群、分离的描绘,烘托出一种孤独、忧伤的氛围,以此来象征游子与亲人、伴侣的分别之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如“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形象地表现出离别的不舍和眷恋。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相聚的渴望,如“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情感真挚而深沉。整首诗在音韵上也很有特色,通过“悲”“哀”“摧”“归”“挥”“飞”等韵脚,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淋漓尽致。
无名氏的其他作品
- 《 神农本草经 · 下品 · 草部 · 草蒿 》 —— [ 汉 ] 无名氏
- 《 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木部 · 蕤核 》 —— [ 汉 ] 无名氏
- 《 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草部 · 百合 》 —— [ 汉 ] 无名氏
- 《 神农本草经 · 下品 · 木部 · 巴豆 》 —— [ 汉 ] 无名氏
- 《 采葵莫伤根 》 —— [ 汉 ] 无名氏
- 《 神农本草经 · 下品 · 虫鱼部 · 蚯蚓 》 —— [ 汉 ] 无名氏
- 《 神农本草经 · 中品 · 玉石部 · 石流黄 》 —— [ 汉 ] 无名氏
- 《 神农本草经 · 上品 · 木部 · 桑上寄生 》 —— [ 汉 ] 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