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一览楼

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 云麓半函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霞。 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 学就屠龙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危楼:高楼。
  • ****《蒹葭》:《诗经》中的一篇,常用来寄托对远方人的思念等复杂情感 。
  • 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并称,在今湖南省境内,常指代湖南一带。
  • 云麓:云雾缭绕的山麓。
  • :包含,包容。
  • 青海:这里不是指现在的青海省,在古代诗词中,常以“青海”之类词语来营造一种广阔、辽远的意境。
  • 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如霞。这里指红色的云霞像赤城山的霞光。
  • 神骏:良马,这里比喻日月如骏马奔腾 。
  • 女娲:传说中上古神话人物,曾炼石补天。这里“待女娲”表示山河破碎等待有人像女娲一样来修复。
  • 屠龙:出自《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指空有高超技术却无用武之地。

翻译

在这高耸的楼上,我端起酒杯,吟诵着《蒹葭》,向南眺望,只见那潇湘水在远方绵延。云雾笼罩的山麓半掩于像青海般苍茫的雾气中,岸边的红枫远远地辉映着如赤城山般绚丽的云霞。日月如神骏般飞速交替,奔腾不止,然而国家的山河已经残缺不全,正等待像女娲那样的人来修复。我空有一身好本领,却像学了屠龙之术却没有施展之地,只能看着宝剑的锋刃在霜花中舞动。

赏析

这首诗开篇作者于高楼上饮酒赋诗,向南眺望潇湘,营造出一种雄浑又略带惆怅的氛围。颔联对自然景色进行了细腻且壮阔的描写,“云麓半函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霞”,云雾中的山麓、云霞映衬下的红枫,色彩斑斓,画面感十足,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颈联笔锋一转,“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诗人由眼前景联想到国家的命运,时光匆匆如骏马奔腾,而山河破碎亟待拯救,抒发了对国家局势的深深忧虑。尾联“学就屠龙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则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空有才华和本领,却无法施展抱负、挽救国家命运的无奈与悲愤,以拔剑挥舞的场景,将诗人内心的激昂情绪具象化。整首诗情景交融,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深刻地传达出诗人在动荡局势下的家国之忧与壮志难酬的悲愤心境 。

陈子龙

陈子龙

明末松江府华亭人,字人中,更字卧子,又字海士,号大樽。少有才名,与夏允彝等结几社,又参加复社。崇祯十年进士。选绍兴推官。东阳许都起事,子龙以故交劝降,许以不死,而巡按御史竟杀之。子龙争,不能得。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于南京。请练水师,言中兴之主当身先士卒。不听,辞归。南都失,遁为僧。寻受鲁王兵部尚书,结太湖兵欲举事,事露被擒,于被械送途中投水死。乾隆时谥忠裕。子龙以风节著,诗词古文亦称大家,领袖明末文坛。词尤有名,与同里诸名士形成云间词派。有《湘真阁稿》、《安雅堂稿》、《白云草》等集。清人王昶编为《陈忠裕公全集》。子龙尚辑有《明经世文编》。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