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 熔裁

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刚柔以立本,变通以趋时。立本有体,意或偏长;趋时无方,辞或繁杂。蹊要所司,职在熔裁,隐括情理,矫揉文采也。规范本体谓之熔,剪截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熔则纲领昭畅,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斫削矣。骈拇枝指,由侈于性;附赘悬肬,实侈于形。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 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馀于终,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绳墨以外,美材既斫,故能首尾圆合,条贯统序。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 故三准既定,次讨字句。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精论要语,极略之体;游心窜句,极繁之体。谓繁与略,适分所好。引而申之,则两句敷为一章,约以贯之,则一章删成两句。思赡者善敷,才核者善删。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义显。字删而意缺,则短乏而非核;辞敷而言重,则芜秽而非赡。 昔谢艾、王济,西河文士,张骏以为“艾繁而不可删,济略而不可益”。若二子者,可谓练熔裁而晓繁略矣。至如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及云之论机,亟恨其多,而称“清新相接,不以为病”,盖崇友于耳。夫美锦制衣,修短有度,虽玩其采,不倍领袖,巧犹难繁,况在乎拙?而《文赋》以为“榛楛勿剪,庸音足曲”,其识非不鉴,乃情苦芟繁也。夫百节成体,共资荣卫,万趣会文,不离辞情。若情周而不繁,辞运而不滥,非夫熔裁,何以行之乎? 赞曰∶ 篇章户牖,左右相瞰。辞如川流,溢则泛滥。 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
拼音

所属合集

#文心雕龙

译文

根据情理内容来谋篇布局,文采也就在其中了。按照风格体势的刚健或柔婉来建立创作的根本要求,适应时代的演变来求变通。确立文章的内容根本有一定的主体中心,但有时文意有些偏颇片面、多余过长,文辞语言适应时代没有定规,于是文辞有时繁芜有时杂乱。关键在于做好熔意裁辞的工作。熔裁,就是纠正文章的情理内容的缺点,矫正文章的语言文采的毛病。规范好文章的本体内容叫做熔,剪截去文章的虚浮文辞叫做裁。经过精心裁剪,文辞不再拖沓冗长;经过熔模规范,全篇的纲领才明白晓畅。这好比在木材上用墨线来审查度量分辨曲直,用斧头来砍削使木料端正一样。脚的大指与二指骈生和手上的歧指,是天生的多余;身体上长了肿瘤,是形体上的多余。一篇文章中,一个意思前后重复,是意义上的多余;同一句话说了两次,是文辞上的多余。 在开始构思的时候,往往苦干文章辞采的繁杂,内心不能像天平那样可以准确的衡量,对一些问题的估计看法势必出现有轻有重的毛病。因此要写好文章,先要标立三个准则:第一,根据文情情理来确定体制;第二,根据内容来选取材料;第三,撮取辞语用以突出文章的要义。然后舒展文辞华彩,铺陈文章的思想内容,去芜存菁,调节文采,像好的木材,墨线以外的已经砍削去掉,所以文章能够首尾呼应,圆通相合,条理连贯,体统有序。倘若没有先确定这些准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杂乱的念头纷纷涌现,那么不合准则的异端东西,必然会丛生沓至,那文意多余的地方必然很多。 所以讲“熔”的三条准则既然确定了,其次就是斟酌字句的剪裁。句子有可以删削的字词,可见文辞的粗疏松散;文辞不能增减,才知道文辞的严密。议论精辟,语言扼要,是极其简略的风格;思想奔放,字句铺张,是极为繁富的风格。作家在创作中对繁富与简略的取舍,要适应不同的个性爱好来确定。把话加以引申开去,那两句话就可以敷展为一章;把话加以简练概括,那一章也可以删减成两句。文思丰富的人善于扩充,文才简练的人善于简化。善于删减的字虽删去而意思却保留下来,善于敷陈的用辞虽不同而用意却更明显。如果简化了意思却残缺不全,那就是短缺贫乏而并非扼要;如果文辞扩充而言语重复,那就是芜乱秽杂而并非丰富。 从前谢艾和王济,是西河地方的文士。张骏认为:谢艾的文章虽然繁富却不可删削,王济的文章虽然简略但却不可增益。像他们两位,可以说精通熔意裁辞的方法,懂得怎样该繁该简的道理。至于如陆机,虽然文才优秀,而写文章却过于繁富;陆云文思较差,平素爱好义笔清新省约。等到陆云评论陆机文章的时候,虽然屡次嫌他的文辞繁多,却又称他有清新的文辞前后衔接,所以虽繁多而不是毛病,这可能是看兄弟情分吧。像用美丽的锦缎缝制衣服,长短也要适度,纵使欣赏爱好它的色彩,也不能把衣领和衣袖的尺寸加倍。工巧的文辞尚且难于写得繁复,何况拙劣的呢?然而陆机《文赋》却认为杂乱丛生的短树可以不必修整,平庸的音调可以凑成曲调。他的见识并不是不高明,乃是因为他舍不得忍痛割爱。要知道上百骨节构成人体,都要靠血脉流通;各种各样的念头集成文章,离不开文辞和思想感情。若要使得情思周密而不繁乱,文辞运用恰当而不芜滥,不研究熔裁的方法,怎么做到呢? 总结: 篇章好比房屋的门窗,左右应该互相配合。文辞犹如河川的水流,河水满溢就会造成泛滥。内容要仔细权衡删损增益,文辞要用心斟酌推敲详略。删去多余的和杂乱的部分,才能解除文章多余的负担。

注释

“刚柔”二句:刚柔,刚健柔婉,指文章的风格体势。本,根本,指文章的情感内容。变通,变化。趋时,追随时势,适应情况。 方:定。 职:主要。 矫揉:把木料弯成车轮,这里指修辞剪裁。矫,使曲的变直;揉,使直的变曲。 规范本体:使本体合乎规范,即使情理和刚柔、体裁相配合。本,性的刚柔;体,体裁风格。 浮词:虚饰不实的文词。 昭:明白。 斤:斧子。斫:砍削。 “骈拇枝指”四句:《庄子·骈拇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悬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骈拇,脚的大拇指和二拇指相合连成一指。枝指,手的大拇指旁生出一指,即六指。侈,多余。 权:秤砣。衡:秤杆。 标:突出、标立。准:准则。 情:情感内容。 撮:聚集而取之。 华:花朵,指文采。实:果实,指内容。 献替:即“献可替否”,采用好的,去掉不好的。献,进;可,肯定的,好的;替,废;否,否定的,坏的。节:调节文字。 首尾:文章的开头结尾。 术:方法,路子。素:预先。 委心:任心。 游心:浮想,想象的奔驰。窜句:东游西窜的辞句,指言辞铺张。 分:禀赋,天分,指个性。 约:简练。 才核:抓住要点的才能。核,要。 意:作“义”。 阙:缺。 西河:指黄河以西的陕西华阴、华县一带。 益:增加。 士衡:陆机的字。 士龙:陆云的字。劣:相对于陆机而言的。 雅:很,甚。清省:清新省略。 云之论机:陆云《与兄平原书》中说:“兄文章之高远绝异,不可复称言,然犹皆欲微多,但清新相接,不以此为病耳。” 崇:尊重。友于:本于《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代指兄弟。友,指敬爱兄弟。 玩:欣赏,玩味。 “文赋”二句:《文赋》,陆机作,用赋的形式论文学创作。赋中有“彼榛楛之勿剪,亦蒙荣于集翠”之句,意为也都受到翠鸟来停的好处。指有了警句,旁边的芜杂的句子也可以不删。 芟:割草,指删去不必要的文句。 瞰:看,望。 损益:增删。损,减少。 弛:解除。

《熔裁》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二篇,讨论文学创作中怎样熔意裁辞。“熔裁”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剪裁”有某些近似,但有很大的区别。刘勰自己解释说:“规范本体谓之熔,剪截浮词谓之裁。”所以,“熔”是对作品内容的规范;“裁”是对繁文浮词的剪截。“熔裁”的工作,从“思绪初发”开始,到作品写成后的润饰修改,是贯彻在整个创作过程之中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写成“情周而不繁,辞运而不滥”的作品。

赏析

《熔裁》的“熔”,即对作品内容的规范;“裁”,即对繁文浮词的剪裁。“熔裁”即规范文章的主题内容和裁剪文章的语言文辞。 全篇分三部分:一、讲“熔裁”的含义和在文学创作中的必要性。二、讲“熔”和“裁”的准则和方法。熔是熔意,对此提出了三条准则;裁是裁辞,要求作品中没有一个可有可无的字。三、讲前人在“熔裁”方面的正反面经验,进一步说明熔裁的必要。 刘勰针对写作中经常出现的内容繁杂、主题不鲜明和文辞芜乱的情况,提出了“熔”和“裁”的办法。“熔”的主要任务是“规范本体”,即解决内容和主题的集中统一问题;“裁”的主要任务是“剪截浮词”,即解决文辞运用的繁略得当问题。二者各有侧重,但又密不可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应读作 liú。
  • 熔裁:对作品的内容和文辞进行提炼、剪裁。
  • 骈拇枝指:大拇指旁多长出一指。
  • 附赘悬肬: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 鸿笔:指大作。
  • 履端于始:开始阶段。
  • 酌事:考虑事情。
  • 取类:选取类似事例。
  • 撮辞:选取言辞。
  • 献替:“献”可指进言建议,“替”指废置。
  • 条贯统序:条理系统有序。
  • 异端:指不合规范的。
  • 谢艾:人名。
  • 王济:人名。
  • 张骏:人名。
  • 士衡:陆机的字。
  • 士龙:陆云的字。

翻译

文字表达要合乎情理来安排位置,文采在其中运行。以刚柔来确立根本,以变通来适应时势。确立根本有一定的体制,但有时文意可能偏长;适应时势没有固定的方法,言辞有时可能繁杂。关键在于掌握好熔裁之法,包含情理,并对文采进行矫正加工。规划作品的主体结构叫做熔,删减浮华的词句叫做裁。裁能使芜杂不生,熔能使纲领明白通畅,就像用墨线来审视区分,像用斧头来砍削一样。骈拇枝指,是天生的多余;附赘悬疣,是外形的多余。一种意思重复出现,是意义上的骈枝;相同词句重复出现,是文辞上的赘肉。 凡是情思开始萌发,文辞往往杂乱,内心没有衡量的标准,必然会有轻重不当之处。因此进行宏大作品的创作时,首先要有三个准则:在开始的时候,就要根据情理来确定体制;在中间,要斟酌事情来选取类似事例;在最后,要选取言辞来突出要点。然后展开辞采充实内容,进言废置调节文辞,在规矩之外,好的材料已经砍削好,所以能首尾完整,条理有系统有秩序。如果方法不预先确定,而是随意跟着文辞走,不合规范的情况就会纷纷出现,多余的成分必然很多。 所以三个准则确定了,接着要斟酌字句。句子有可以删减的,就可见其粗疏;字没有可减的,才知道其严密。精确的理论要语辞简洁,那是最简省的体制;心思游逸文句散乱,那是最繁杂的体制。说繁杂或简略,正好适合个人的偏好。加以引申,那么两句话可以扩充为一章,加以简约地概括,那么一章可以删削成两句话。思考丰富的人擅长扩充,才思简练的人擅长删削。善于删削的人字去掉而意思仍在,善于扩充的人辞有变化而意义更显明。字删掉而意思缺失,那是短缺而非简练;辞扩充而言语重复,那是芜杂而非丰富。 从前谢艾、王济,是西河的文士,张骏认为“谢艾的文辞繁杂却不可删减,王济的文辞简略却不可增添”。像这两个人,可以说是懂得熔裁而明白繁简了。至于陆机才华优秀,而连缀文辞尤其繁杂;陆云才思稍差,但向来喜好清新简约。到陆云评论陆机,屡次遗憾他文辞繁多,但又称“清新的语句前后相连,不以为弊病”,大概这是推崇兄弟才这么说。美丽的锦缎用来做衣服,长短有一定的度,即使喜爱它的色彩,也不会加倍布料来做领子和袖子,巧妙的事尚且难以复杂,何况是笨拙的呢?而陆机在《文赋》中却认为“丛杂的草木不要修剪,平庸的音调尽可凑成曲调”,他的见识并非不能鉴别,而是不愿意费力删减繁杂。各种骨节构成身体,共同依靠气血的滋养,各种趣味组合成文,离不开文辞和感情。如果感情周全却不繁杂,文辞运用却不泛滥,不是靠熔裁,又靠什么来做到呢? 赞说: 篇章如同门窗,左右互相照看。文辞如河流奔涌,溢出就会泛滥。 衡量增减,斟酌浓淡。剪除繁杂裁减芜秽,就能减轻负担。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文章创作中的熔裁问题,强调了要合理安排情理与文采,注意取舍和剪裁以达到最佳效果。它指出一开始创作时文辞往往会杂乱,需要确立准则来规范,还提到了繁简的适宜性以及不同人的特点。通过举例如谢艾、王济,陆机、陆云等,进一步说明了熔裁在创作中的重要性,要裁剪掉多余的部分,使文章既不泛滥又不简单枯燥。这对于指导文学创作有重要意义,让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达到和谐统一。

刘勰

刘勰

刘勰,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 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