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进军濡须口,攻破孙权江西大营,并活捉了督都公孙阳,孙权亲率精兵七万抵抗曹操。两军相峙一个多月,曹操见不能速胜,就引军回到了老家谯郡休整。曹丕、曹植兄弟跟随曹操也到了老家谯郡。曹丕在《初学记·卷九》中作序云:“上建安十八年至谯,余兄弟从。上拜坟墓,遂乘马游观。经东园,遵涡水,相佯乎高树之下,驻马书鞭,为临涡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荫(yìn):树荫,这里用作动词,指在树荫下。
- 曲涡(wō):曲折的水涡,弯曲的涡水河岸 。
- 颉颃(xié háng):原指鸟上下飞,这里指鱼在水中或上或下、群游嬉戏的样子。
- 逶迤(wēi yí):形容鸟飞翔时缓慢而曲折的样子。
- 茎柯(kē):指萍藻等水生植物的茎和枝。
- 丹华:红花。
翻译
我在高高的大树树荫下,面对着曲折的涡水,微风轻轻吹拂,水面涌起层层细波。鱼儿在水中或上或下欢快地游弋,鸟儿在空中缓缓地曲折飞翔,雌雄鸟儿相互啼叫,声音和谐动听。浮萍和水草生长在水面,它们的茎和枝向四周散开。春天的河水更加丰盛,各种红色的花朵争先绽放。
赏析
这首赋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自然情趣的春日水边画卷。开篇点明置身于树荫下对着涡水的场景,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对微风、水波、游鱼、飞鸟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动态之美。“鱼颉颃兮鸟逶迤,雌雄呜兮声相和”,不仅让读者仿佛看到了鱼鸟的活泼姿态,还能听到它们和谐的声音。对萍藻和春花的刻画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色彩,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这首赋用词简洁却生动形象,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大自然的美妙,传达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陶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