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诗

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 丹华灼烈烈,璀彩有光荣。 光好晔流离,可以戏淑灵。 有鸟飞来集,树翼以悲鸣。 悲鸣复何为,丹华实不成。 拊心长叹息,无子当归甯。 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 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 栖迟失所宜,下与瓦石并。 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鸣。 反侧不能寐,逍遥于前庭。 歭?还入房,肃肃帷幕声。 搴帷更摄带,抚节弹素筝。 慷慨有馀音,要妙悲且清。 收泪长叹息,何以负神灵。 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 晚获为良实,愿君且安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缥青(piǎo qīng):浅青色。
  • 丹华:红花,此指石榴花。灼烈烈:形容石榴花红艳如火。
  • 璀彩:色彩绚丽。
  • 晔(yè)流离:光彩闪烁的样子。
  • 淑灵:美好的心灵,这里可能代指心中所念之人。
  • 树翼:收起翅膀。
  • 拊心:抚心,捶胸,表示悲痛。
  • 归甯(níng):女子回娘家省亲,这里指被夫家休弃回娘家。
  • 月经天:月亮在天空运行,寓意稳定长久。
  • 没无精:消失没有踪迹。
  • 栖迟:游息,漂泊失意的样子。
  • 歭?(chì chú):徘徊不前。
  • 肃肃:形容帷幕摆动的声音。
  • 搴(qiān)帷:掀起帷幕。摄带:整饬衣带。
  • 抚节:按着节拍。
  • 要妙:亦作“要眇”,美好,精妙。
  • 招摇:逍遥自在的样子。

翻译

在庭院前种下一棵石榴树,翠绿的叶子摇曳着浅青色的光影。鲜艳如火的石榴花绚丽绽放,璀璨多彩散发着耀眼光华。这绚烂的光彩流转闪烁,足以让美好的心灵为之欢悦。有一只鸟儿飞过来栖息,收敛翅膀发出悲伤的叫声。它为何如此悲伤鸣叫呢?原来是石榴花虽灿烂却没能结成果实。女子捶打着胸口长长叹息,没有生育儿子只能回娘家去。有儿子的女子就如天空中永恒运行的月亮,没有儿子的女子就像转瞬即逝的流星。月亮始终在天际循环,流星却消失得毫无踪迹。女子漂泊无依,失却了合适安身之所,地位下降与瓦石等同。忧愁的情绪从内心深处涌起,声声叹息一直持续到鸡鸣时分。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独自在庭院前徘徊。徘徊一阵又回到房中,听到帷幕发出轻轻的声响。掀起帷幕整理好衣带,按着节拍弹奏起洁白的古筝。慷慨激昂的乐曲余音袅袅,声音美妙且悲伤清澈。收起泪水长长叹息,自己究竟为何辜负了神灵的眷顾。不如安然等待,就像有的植物等待霜露,何必非要在春夏就有所成果呢。迟些收获的果实或许才是更好的,只愿夫君你能平安宁静。

赏析

这首《弃妇诗》是曹植借弃妇的遭遇抒发自身不得志之感。诗的前半部分以石榴树起兴,石榴花绚烂却无果,暗喻女子虽美好却未能生子,从而面临被遗弃的命运,用自然界景象的变化象征女子命运的跌宕起伏。将有子的女子比作永恒的月亮,无子的女子比作流星,鲜明对比出命运的差距。 通过对弃妇内心痛苦细腻的刻画,如“拊心长叹息”“反侧不能寐”等,生动展现了她的悲伤与无奈。弹筝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女子的才情,也让这份悲伤借曲子抒发得更为淋漓尽致。诗的结尾体现出女子无奈中的安慰与期盼, “晚获为良实”安慰自己也许未来尚有美好,又祝愿夫君“且安甯”,展现出复杂而包容的心境。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深沉,借弃妇之口传达出当时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境遇,同时也影射出诗人自身类似的身世感慨 。

曹植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