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所好轩,是我藏书的书房。我的爱好很多,为什么要独独把自己对书的爱好称为“所好”呢?那是因为和其它的爱好相比,我对书的爱好更强烈一些。为什么我对书籍的爱好超于所有嗜好之上呢?我喜欢美食,喜欢修建房屋,喜欢游玩,喜欢结交好友,喜欢花竹泉石,喜欢珪璋彝尊这些贵重的礼器酒器,喜欢名人字画,当然还有书。对书的爱好与对其它的爱好没什么区别,为什么独独因为爱好书而命名“所好轩”呢?那是因为:少年时才能好美色,肚子没饱才能好美食,交朋友必须找志同道合的,出去游玩最好在清明节前后,对宫室花石古玩的爱好也就是在刚购买的时候,没过多久就不新鲜了。而书这种东西,无论是少壮、老病、饥寒、风雨,不受限制,爱好无有止境。
即使是这样,拒绝其他的爱好而加倍爱好书,就像是谢绝了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去寻找严厉的老师一样,爱好得有点假。结束了其他的嗜好而加倍爱好书,就像是宾客在席间散去而老朋友留了下来,爱好的有些偏狭。从前曾皙特别爱吃羊枣,不爱吃烤肉,但是说到爱吃烤肉,曾皙却不接受,为什么呢?(是因为)依从了大家共同的爱好。我其他的爱好是依从别人,只有爱书是依从自己。所以把我的“所好”归于书也就是本来应该的了。
我小时候就喜欢书,可惜那时苦于无法得到。现在我老了,用俸禄买书。宫廷中收藏的所有图书,我差不多收藏了十分之六七。以前担心得不到书,现在我又怕丢了书。只是怕丢失这一点,以“所好”命名我的书屋也自然是应该的了。
注释
所好轩记:这是作者为自己构建的藏书屋所作的一篇记。文章表白了他爱好书籍的原因,并说明了为此屋命名的理由。风格率真,语言简捷、明快。
敌:这里为比较、竞争的意思。
奈何:如何,怎么样。
味:美食。
葺屋:修建房屋。
珪璋(guī zhāng):古代两种贵重的礼器。
彝(yí)尊:古代祭祀用的青铜酒器。
欲:将要。
少味:减少趣味。
谢:辞去,拒绝。
昵(nì):亲热。
狎友: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
毕:完成,结束。
曾皙(xī):名点,孔子的学生,曾参的父亲。
羊枣:君迁子树的果实,初生色黄,熟变黑,似羊矢,俗称“羊矢枣”,可食。《孟子·尽心下》:“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脍炙(kuài zhì):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
俸:俸禄、薪水。
清秘之本:一般指宫廷中收藏的图书。
序
袁枚论文学强调一个“真”字,此文便是一个典范。文章从作者的嗜好谈起,坦率地承认他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圭璋彝尊,好名人字画,同时也好书。作者并不认为拥有以上众多嗜好是一种羞耻,相反,他认为这是人性之自然,是无可非议的,所以非常坦诚地公之于众。
作者并未就此打住,他进一步认为,众好之中,对书籍的爱好又超于所有嗜好之上,这就使文章上升至了一个新的境界。关于好书的理由,作者谈了两点,一是众好皆有消长之时,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唯好书不受限制,无有止境。二是众好与他人无异,其乐趣为人人所共有,唯好书属个人独特之精神体验,他人无法替代。文中表现出作者不但是一个真诚面对自我、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的人,而且也是一个孜孜不倦地追求自我价值的探索者。他对人生志趣的思考在现代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
珪璋:guī zhāng,古代用于祭祀的一种礼器,也指高尚的品德。
-
彝尊:yí zūn,古代的一种酒器。
-
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翻译
所好轩,是袁先生藏书的地方。袁先生的爱好很多,为什么却用“书”来命名呢?是因为与其他众多爱好相比书更胜一筹。它比其他众多爱好胜在哪里呢?回答是:袁先生爱好美食,爱好修建房屋,爱好游玩,爱好结交朋友,爱好花卉、竹子、泉水、石头,爱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爱好书。对书的爱好与其他爱好没什么不同,那又为什么唯独用书来命名呢?回答是:美色适合少年,食物适合饥饿的时候,朋友适合志同道合的,游玩适合在清明时节,宫室、花卉、石头、古玩适合刚购买的时候,超过这些就会兴趣稍减了。书作为一种东西,无论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没有不适合的时候。并且关于书的事情又没有尽头,所以更胜一筹。
虽然这样,如果舍弃众多爱好而只亲近书,这就像辞别亲近的朋友而追随严厉的老师,这是爱好中的伪爱好。做完众多爱好之事后仍然跟从书,就像宾客散去而老朋友仍然存在,这是爱好中的独特爱好。从前曾皙喜爱羊枣,不喜爱烤肉,然而说他喜爱烤肉,曾皙也是不会接受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是随从众人相同的爱好。我的其他爱好是随从众人的,而爱好书是独特的,那么把我的爱好归之于书本来就很合适。
我小时候喜爱书,却苦于无力购买。现在老了,用俸禄来换书,凡是清秘的善本,大约能得到十分之六七。担忧得到书,又担忧失去书。如果担忧失去书,那么用“所好”来命名轩就更加合适了。
赏析
这篇文章以“所好轩”为切入点,探讨了作者袁枚对各种爱好的看法以及对书的独特情感。文章先强调了书在众多爱好中的独特地位,指出书在各种情况下都适宜且其事无尽,接着通过与其他爱好的对比,突出了爱好书的与众不同。文中还以曾皙举例,表明自己对书的喜爱是独特的而非随大流的。最后提及自己对书的渴望以及患得患失的心态,进一步说明了以“所好”命名轩的恰当性。文章富有理趣,生动体现了袁枚对书的热爱与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