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鷰,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巵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拼音
序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是金末元初词人元好问步贺铸的《青玉案》原韵所作,但婉转曲折的笔调,幽怨难言的情怀,都非贺词所能比较。因而可套用况周颐的话来说:“有难状之情,令人低徊欲绝”(《蕙风词话》)。
这首暮春词描写的是暮春景色,暮春时节,春花已泻,狼藉满路,大好春光已逝去,只有那多情燕子,追逐着春光,飞翔于花丛柳绿之间。而铜镜前人儿不知不觉已韶华暮,容颜已老。花开花又落,人生几度春,词人不觉发出“九十花期能几许”的哀怨。此景无可追,此情无可待,只能对红饮酒,独自品尝这孤寂的雨季。全词塑造一种低沉幽怨的气氛,使人读来,无限神伤。
上阕写暮春时节的景象,最典型的就是落红满路。“落红”后三句,起首描写满庭的鲜花被风吹落,似乎是说春天即将过去,这不由使词人想到花落花开,年复一年,自然之则,人力难为。“多情”三句,面对这春光消逝的场景,只有多情的燕子,不管花开花落,仍在执着的追逐春光。“燕”子其实比喻对生活充满乐观精神的词人。燕之于人更显词人高古的奇思梦想。
下阕由落红转入词人对人生的慨叹。“镜中冉冉韶华暮”后三句,“韶华暮”指青春年华已走到暮年。“欲写幽怀”表明作者曾经满怀豪情壮志,但“恨无句”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因而作者只能哀叹“九十花期能几许呢?一卮芳酒”后三句。面对时光消逝,青春已逝的局面,作者又想起自身的痛苦。功业难为,而时其发妻英年早逝,给他心灵都带来创伤。眼见落花纷坠,红消香断,作者饮酒不是在哀悼落红的早谢,也会想起早逝的亡妻。情怀忧伤,寂寞之至,难以言表,只能以一巵芳酒,一襟清泪,来面一窗暮雨。含意之深,非细品难为人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落红:落花。
- 沙头:沙滩边,沙洲边。
- 冉冉:渐进的样子,这里形容时光慢慢流逝。
-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这里也指人的青春年华。
- 九十花期:春天大约九十天左右,这里指春天的时光。
- ****巵(zhī):同“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
翻译
落花被风纷纷吹落在沙滩边的小路上,似乎都是因为春天即将离去。花开花落,春天不知已经度过几个轮回。唯有那画梁上成双成对的燕子最为多情,它们仿佛知道春天归去的地方。
镜子中,青春年华已渐渐消逝,我想写下内心深处的情怀,却可恨找不到合适的语句。春天的时光又还能有多少呢。我举起一杯美酒,满怀着悲伤的泪水,独自在西窗下听着寂寞的雨声。
赏析
这首词是元好问伤春惜时的佳作。上阕开篇描绘落花吹满沙头路的凄美景象,营造出浓郁的惜春氛围,引出春将去的感慨。“花落花开春几度”,叹息岁月匆匆,春去春来,时光在不经意间流逝。而“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以双燕的多情与“我”的孤独形成对比,燕子似乎知晓春天的踪迹,更显“我”对春去的无奈与惆怅。
下阕则转入对自身年华老去的感慨。“镜中冉冉韶华暮”,对着镜子看到青春不再,心中满是哀伤,“欲写幽怀恨无句”细腻地刻画了内心愁绪难以言传的痛苦。“九十花期能几许”既感慨春天短暂,也暗叹人生的美好时光易逝。最后“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通过饮酒、落泪、独对西窗冷雨这些画面,将寂寞孤独、伤春怀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把词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限怅惘表现得淋漓尽致 ,情真意切,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