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白纻曲二首

【其一】 朱唇动。素腕举。 洛阳少童邯郸女。 古称渌水今白纻。 催絃急管为君舞。 穷秋九月荷叶黄。 北风驱雁天雨霜。 夜长酒多乐未央。 【其二】 春风澹荡侠思多。 天色净绿气妍和。 桃含红萼兰紫芽。 朝日灼烁发园华。 卷幌结帷罗玉筵。 齐讴秦吹卢女絃。 千金顾笑买芳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朱唇:红色的嘴唇,常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素腕:洁白的手腕,形容女子的柔美。
  • 洛阳少童邯郸女:洛阳的少年和邯郸的女子。洛阳、邯郸在古代都是繁华之地,以出美丽的男女著称 。“少童”指少年男子;邯郸女子自古以美貌、善歌舞闻名。
  • 渌(lù)水:古代一种舞曲名。
  • 白纻(zhù):即白纻舞,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传统舞 蹈,舞者通常穿着白色纻麻制成的舞衣。
  • 穷秋:深秋。
  • 乐未央:快乐还没有结束。未央,未尽、未已。
  • 澹荡:舒缓荡漾的样子,形容春风的和畅。
  • 侠思:美好的情思,“侠”通“嘉”。
  • 气妍和:天气晴朗温和。妍,美好;和,温和。
  • 桃含红萼(è):桃花含着红色的花萼,萼,花萼,包在花瓣外面的一圈绿色薄片。
  • 兰紫芽:兰花长出紫色的嫩芽。
  • 灼烁(zhuó shuò):光辉灿烂的样子。
  • 园华:园中的花朵。华,同“花” 。
  • 卷幌(huǎng)结帷(wéi):卷起帐幔、布置帷幕,营造宴会的场景。幌,帐幔;帷,帷幕。
  • 罗玉筵:陈列华丽的筵席。罗,陈列;玉筵,华丽的筵席。
  • 齐讴(ōu)秦吹:齐地的歌谣、秦地的吹奏乐。讴,歌唱;吹,吹奏乐器。
  • 卢女絃(xián):卢女所弹的琴曲。卢女,东汉时一位善于鼓琴的女子,后世常用“卢女弦”称美妙的乐曲。
  • 千金顾笑:不惜花费千金博得美人的欢笑。顾笑,回头一笑。
  • 芳年:美好的年华,这里指青春少女的美好时光。

翻译

其一

红色的嘴唇轻启,洁白的手腕举起。那是来自洛阳的翩翩少年与邯郸的美丽女子。古代有名的舞曲是《渌水》,如今是《白纻》之舞。急促的琴弦、欢快的管乐为君起舞。深秋九月,荷叶已经枯黄。北风驱赶着大雁,天空下起了寒霜。夜晚漫长,美酒众多,欢乐还没有尽头。

其二

春风轻柔舒缓,人们心中美好的情思纷纷涌现。天空一片碧绿明净,天气晴朗温和。桃花含着红色的花苞,兰花吐出紫色的嫩芽。早晨的太阳光辉灿烂,照耀着园中的花朵竞相开放。卷起帐幔,布置帷幕,摆上华丽的筵席。齐地的歌谣、秦地的吹奏,还有如卢女弹奏的美妙琴曲。不惜花费千金博得美人的一笑,来买下这美好的青春时光。

赏析

这两首《代白纻曲》,展现了鲍照卓越的艺术才华,具有独特的魅力。

第一首诗开篇描绘年轻的舞者们优美的姿态,“朱唇动。素腕举。洛阳少童邯郸女”,通过细腻的描写突出舞者的青春活力与容貌魅力。“古称渌水今白纻。催絃急管为君舞”,表明从古代的《渌水》舞到如今的《白纻》舞,都在急促的音乐中展现着独特风情,写出舞蹈的热烈。“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由对欢快场景的描写转到对深秋季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萧索的氛围,与前面的热烈舞会形成鲜明对比,让欢乐中带了一丝深沉。“夜长酒多乐未央”又回到欢乐的场景,表明在漫长的夜晚,美酒相伴,欢乐无尽。整首诗节奏明快又富有变化,描绘宴会场景生动形象。

第二首诗则以春天为背景,开篇“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绿气妍和”渲染出春天和暖、美好、生机勃勃的氛围,使人身心愉悦。“桃含红萼兰紫芽。朝日灼烁发园华”进一步通过描写桃花、兰芽在阳光照耀下的生机勃勃,展现春天的魅力。“卷幌结帷罗玉筵”描绘出人们为聚会布置场所,营造出华丽喜庆的氛围。“齐讴秦吹卢女絃”,写聚会时歌舞音乐的美妙丰富。最后“千金顾笑买芳年”,表达人们不惜花费千金来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暗示出人们对美好青春和欢乐时光的珍视。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歌颂与向往,展现出一片欢快喜悦的春日宴会景象。两首诗都既描绘出当时的生活场景,也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鲍照

鲍照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刘子顼遵奉其兄刘子勋为正统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杀凶暴的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为帝),参加了所谓的“义嘉之难”(义嘉为刘子勋年号)。刘子勋与刘子顼在同年兵败被杀,鲍照也在刘子顼的军中被乱兵杀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