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 · 张众甫
众甫,京口人。隐居不务进取,与皇甫御史友善,精庐接近。后各游四方,曾寄处士诗曰:"伏腊同鸡黍,柴门闭雪天。"时宦亦有征辟者,守死善道,卒不就。众甫诗婉媚绮错,巧用文字,工于兴喻,文流中佳士也。同在一时者,有赵微明、于逖、蒋涣、元季川,俱山颠水涯,苦学贞士,名同兰茝之芳,志非银黄之慕。吟咏性灵,陶陈衷素,皆有佳篇,不能湮落。惜其行藏之大概,不见于记录,故缺其考详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 绮错:形容文采交错辉映。
- 征辟(bì):朝廷任用平民为官。
翻译
张众甫,是京口人。隐居而不致力于仕途进取,和皇甫御史交好,精致的房舍相接近。后来各自游历四方,他曾寄给处士一首诗说:“伏祭腊祭时一同吃鸡黍,柴门在雪天关闭。”当时也有官场中人征召他,他坚守正道到死,最终也没有应召。张众甫的诗婉约妩媚、文采交错,巧妙运用文字,擅长托物起兴和比喻,是文人中的杰出之士。和他同在一个时期的,有赵微明、于逖、蒋涣、元季川,都是身处山顶水边,刻苦学习的坚贞之士,名声如同兰草白芷的芳香,志向并非羡慕荣华富贵。他们吟咏性情,陶写内心,都有好的诗篇,不能被埋没流落。可惜他们行为事迹的大概情况,不见于记载,所以缺少对他们详细的考证。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唐代诗人张众甫,描述了他的一些生活情况和文学风格。他隐居不仕,诗作婉约且巧用文字、擅长比喻。同时还提到了与他同时代的一些同样高尚且有才华的人。这些人都有着对诗文的热爱和对高尚品德的坚守。作者对他们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相关记载的缺失表示遗憾。这段文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文人的一些面貌和特点。
辛文房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职。此书成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诗人传记二百七十八篇,传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计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许多诗人在旧史中无传可稽,辛氏广采资料,“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传·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记载诗人登进士第年等,十分可贵;“传后附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四库全书总目》)。辛氏虽为众多的唐代诗人立传,而其主旨却似乎在因人而品诗,重点在标其诗格,而不在考叙行迹,所以其中叙述诗人生平部分,杂采文集、笔记、小说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鉴辨,史实的疏误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诗文,或采择前人旧评,或在前人旧评基础上有所增饰,或自出新意,品评诗歌,则颇具启发性。所以,“此书的主要价值与其说在提供诗人传记史料方面,倒不如说是在唐诗的品评方面。”(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但它毕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诗人传记,故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