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二首 · 送瘟神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拼音

注释

余江县:在江西。 华佗:三国时名医。 薜荔(bìlì):亦称木莲、鬼馒头。桑科,常绿藤本,含乳汁。叶厚革质,椭圆形,下面有凸出的网络。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富果胶,可制食用的凉粉。茎、叶、果供药用,有祛风除湿、通血活络、消肿解毒、补肾、通乳作用。 遗矢:遗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派使者到楚国看廉颇,想召他抗秦。使者诳报道,“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倾之,三遗矢矣。”血吸虫病后期人常水泻。 鬼唱歌: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 坐地、巡天、牛郎:毛泽东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致周世钊的信,“坐地日行八万里,蒋竹如(毛在湖南第一师范时的同学)讲得不对,是有数据的。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即一天时间)里程。坐火车、轮船、汽车,要付代价,叫做旅行。 坐地球,不付代价(即不买车票),日行八万里,问人这是旅行么,答曰不是,我一动也没有动。真是岂有此理!囿于习俗,迷信未除。完全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却以为怪。巡天,即谓我们这个太阳系(地球在内)每日每时都在银河系里穿来穿去。银河一河也,河则无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们人类只是‘巡’在一条河中,看则可以无数。牛郎晋人,血吸虫病,蛊病,俗名鼓胀病,周秦汉屡见书传。牛郎自然关心他的乡人,要问瘟神情况如何了。天鹰座阿尔法,中国名称牛郎星,属银河系。” 尽舜尧:《孟子·告天下》,“人皆可以为舜尧”。 红雨: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三河:黄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

《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七言律诗。

赏析

血吸虫病曾一度肆虐于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对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构成了毁灭性的威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十分关心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曾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在人民政府极有成效的组织、领导下,疫区群众结合农村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血防工作,在血吸虫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其中成绩最突出的是江西省余江县。《送瘟神》二首,就是毛泽东同志看了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所载《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通讯后而作。诗人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不由得感慨万千,“浮想联翩”,以致“夜不能寐”、“欣然命笔”。 逐段分析 第一首,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虫的猖狂肆虏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绿水青山”,本是适合人们居住的美好环境,却“枉自多”,即再多也无用,再美好也无用,因为在瘟神肆虐下,对于贫病交迫的疫区人民来说,“绿水青山”也显得无足轻重了。这句写出了疫区劳动人民的无限辛酸,也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感慨。“华佗无奈小虫何”,是说不仅在漫长的旧时代,在统治者只知对劳动人民进行压榨,而不管劳动人民死活的情况下,一些想救死扶伤的像华佗那样的名医,对血吸虫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具体的描绘了血吸虫病危害下疫区的凄惨景象:荒草丛生,秽污遍野,人们死的死,逃的逃,一片萧条冷落,人们能听到的似乎只有鬼的哀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人运用唯物主义宇宙观,弛骋想象,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岁月的流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诗人“遥看一千河”,自然会“浮想”起那位住在银河边的牛郎,再想象牛郎作为古代传说中的劳动人民,也一定关怀着他曾生活过的大地上乡亲们的疾苦;在牛郎的时代,中国已有“瘟神”肆虐,因而设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这是诗人的回答,如果牛郎“欲问瘟神事”,那只能告诉他:尽管千百年岁月如流水般消逝了,但人们依然在遭受“瘟神”的折磨!“悲欢”,在这儿是偏义复词,其意在“悲”。 第二首写新社会,写广大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在今天看来,1958年的“大跃进”,虽然从发动和领导的机关来说,犯有“左”倾错误,而且愈演愈烈,但在其初期,广大人民群众为振兴中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冲天干劲,却仍是值得肯定的。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前一句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它既是写景,又象征着当时全国人民奋发有为的动人气概。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六亿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光辉思想。“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具体地描绘“六亿神州”奋起治山理水,改造大自然的情况。前两句写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能使“河水让路,高山低头”;后两句则形象地描绘出在全国范围内广大人民群众治山理水的景象和英雄气概,展示出他们同大自然作斗争的雄伟壮阔场面。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也包含了消灭血吸虫的内容。“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两句点明题意,总结全诗。前一句语调轻松,含幽默调侃意味,流露出诗人对中国人民终于“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悦。后一句,并非写实,而是借用传统的民间习俗,表示如何“送”。字里行间,也渲染出对“瘟神”的鄙视和嘲讽。 思想表达 本诗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意气豪迈。这不仅由于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思路开阔,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诗人具有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因而,一旦获悉“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样旷古未有的喜讯,便激动万分,诗思潮涌,从而使诗篇洋溢着风发的意气,卓厉的豪情。诗如其人。本诗是毛泽东伟大人格和气魄的体现,也只有毛泽东才能谱写这样气壮山河的诗篇。 表现手法 本诗在艺术上也是独具匠心、字斟句酌的。如全诗的构成就恰到好处,诗前配有小序,点出主题和写作过程,对诗篇正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诗虽分两首,实为一体,前一首写旧社会,后一首写新社会,起到了鲜明的对比的作用。但两首诗的组织又如一首词的上、下片,一气呵成,既不能分割,更不容倒置。这种诗体,古人称为“连章体”,最适合表现本诗的内容。毛泽东同志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这是一条真理。诗要用形象思维,首先体现在要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都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送瘟神》二首,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说,每句诗都是富有形象的,有意境的,不仅像“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和“春风杨柳万千条”这样的诗句意象鲜明,蕴义深厚,耐人寻味,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诗人竟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引人入胜且富有哲理的诗句,来表示岁月的流逝,其想象力之丰富,真是超越古今,实为“神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薜荔(bì lì):也叫木莲,一种蔓生植物。
  • 遗矢:拉屎。

翻译

【其一】南方一直青山绿水又能如何,就连神医华佗对这小小的血吸虫也无可奈何!众多村庄荒草丛生,人都因感染血吸虫病拉屎失禁,万户人家冷清萧条只听见鬼在唱歌。人们坐在地球上,不知不觉中一天能行走八万里路,遥看天空可以看到无数星河。牛郎如果想问起血吸虫的事,所有的悲欢都已随着时光而消逝。 【其二】春风吹拂着杨柳,千万条柳枝随风飘荡,六亿中国人民个个都是舜尧一样的圣人。落花随着人们的心意翻起波浪,青山也有意地化为桥梁。高山连着五岭,农民们挥舞着银锄,大地上人工挖的河渠纵横交错,劳动者们的手臂挥舞起来就像摇动铁臂。试问瘟神你要到哪里去,人们焚化纸船点起明烛来送你上路。

赏析

第一首诗写旧中国血吸虫病长期危害人民,连华佗也无可奈何,点明了送瘟神的缘由。“绿水青山枉自多”描绘出江南山清水秀却遭疫病肆虐的景象,“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则生动地展现了疫区的荒凉凄惨。后两句既有豪情遐想,又透露出对人民苦难的感慨。第二首诗描绘了新中国春色满园、人民奋发的景象,“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展现出全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写出了大自然在人们的积极改造下的美好变化。“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最后以诙谐的方式表明消灭瘟神的喜悦之情。整首诗对比鲜明,情感热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建设成就和人民力量的赞美,以及对送走瘟神的喜悦之情。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