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 岂是绣绒残吐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妬。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拼音

注释

绣绒:比喻柳花。残吐:借女子唾出的绣榕线头,说柳絮因残而离。词写春光尚在,柳花乃手自拈来,所以说“岂是残吐”。后人不晓词意,妄改“残吐”为“才吐”(《红楼梦》程高本),变新枝为衰柳,与全首词境界不合。明代杨基《春绣绝句》:“笑嚼红绒唾碧窗。” 香雾:比喻飞絮蒙蒙。 拈:用手指头拿东西。 鹃鸣燕妒:以拈柳絮代表占得了春光,所以说使春鸟产生妒忌。 莫放:《红楼梦》庚辰本作“莫使”,与前句“空使”用字重复,且拈絮是想留住春天,以“莫放”为好。以戚序本为准。南宋词人辛弃疾《摸鱼儿》词:“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写蛛网沾住飞絮,希望留住春光,这首《如梦令》词取的就是这几句的意思。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 2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