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千里赋
萧萧江阴兮,荆山之岑。北绕琅琊碣石,南驰九疑桂林。山则异岭奇峰,横屿带江,杂树亿尺,红霞万里。水则远天相逼,浮云共色;茫茫无底,溶溶不测。其中险如孟门,豁若长河;参差巨石,纵横龟鼍,若乃夏后未凿,秦皇未辟,崭岩生岸,迤邐成迹。驰湍走浪,漂沙击石。伊孟冬之初立,出首夏以归来。自出国而辞友,永怀慕而抱哀。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徒望悲其何及,铭此恨于黄埃。于时鸿雁既鸣,秋光亦穷。水黯黯兮莲叶动,山苍苍兮树色红。思云车兮沅北,望蜺裳兮澧东。惜重华之已没,念芳草之坐空。既而悄怆成忧,悯默自怜。信规行之未旷,知矩步之已难。虽河北之爽垲,犹橘柚之不迁。及年岁之未晏,愿匡坐于霸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曳的声音。
- 江阴:古代地名,指长江下游地区。
- 荆山之岑:荆山,即楚山,这里泛指南方的高山。
- 琅琊碣石、九疑桂林:均为古代名胜之地,琅琊在今山东,九疑山在湖南,桂林则泛指南方山水。
- 异岭奇峰:奇特的山岭和山峰。
- 横屿带江:横跨江面的岛屿。
- 亿尺:极言树木之高。
- 孟门:黄河中的险要地段,比喻此处的激流险滩。
- 长河:广阔的江河。
- 参差巨石、纵横龟鼍:形容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头和水中生物。
- 夏后未凿、秦皇未辟:夏禹和秦始皇未开凿治理的地方,暗示其原始自然。
- 崭岩生岸、迤邐成迹:形容岸边岩石陡峭,道路蜿蜒。
- 伊孟冬之初立,出首夏以归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从冬季到夏季。
- 国:家乡。
- 友:亲友。
- 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形容内心痛苦至极。
- 黄埃:黄土,这里代指尘世。
- 鸿雁:候鸟,象征离别和思念。
- 秋光亦穷:秋天景色凄凉。
- 黯黯:昏暗。
- 坐空:空寂无人。
翻译
江风吹过江阴的山峦,荆山峻峭如同仙境。北边环绕着琅琊的礁石,南边奔腾的是九疑山的美景。山岭奇特,岛屿横卧,江水与万丈红霞相映。江水深远,天边相连,云雾缭绕,深不可测,水流湍急,似孟门般险峻,又如长河开阔。巨石参差,龟鼍游弋,仿佛是夏禹和秦始皇未曾触及的原貌,岸边陡峭,路途蜿蜒。江水四季变换,从冬到夏,离乡别友,心中满是怀念和悲伤。思绪纷飞,心痛不已,只能寄托哀思于尘土之中。此时,鸿雁哀鸣,秋意渐浓,水面昏暗,莲叶摇曳,山色苍茫,红叶点缀。遥想那沅北的云车,澧东的霓裳,感叹重华已逝,芳草空寂。悲伤之余,内心凄凉,明白规矩生活不易,虽有河北的晴朗,却无法像橘柚那样随季节迁移。趁年岁尚早,但愿能静坐在霸山之上,了结心愿。
赏析
江淹的《哀千里赋》是一篇描绘江南山水风貌并寄寓个人情感的抒情散文。他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如幻的山水世界,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通过对时间和季节的转换,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赋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孟门激流、长河开阔等,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隐喻人生的起伏。作者的情感深沉而细腻,通过对“鸿雁”、“秋光”等意象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整篇赋文情感饱满,语言优美,展现了江淹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