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菊

诗馀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诗馀:指诗歌创作之余,这里指诗人曹雪芹在写诗之外的闲暇时光。
  • 戏笔:随意挥毫,不拘一格的创作态度。
  • :此处并非贬义,而是指创作时的激情和率真。
  • 丹青:绘画的代称,这里指菊花的描绘。
  • 较量:原意是比较,这里指精心细致的绘画过程。
  • 聚叶泼成:形容画家大胆泼墨,将菊花叶子的形态生动描绘。
  • 攒花染出:密集地绘制花朵,如同染上霜色。
  • 淡浓神会:指画家能准确把握菊花色彩的深浅变化,展现出其神韵。
  • 风前影:指菊花随风摇曳的姿态。
  • 跳脱:活泼,灵动。
  • 秋生:秋天的气息。
  • 腕底香:指画家手腕的动作犹如赋予菊花香气一般。
  • 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象征隐逸生活。
  • 闲采掇:悠闲地采摘菊花。
  • 粘屏:将画贴在屏风上。
  • 聊以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翻译

在诗歌创作之余,他以画笔展现菊花的风采,这份狂放并非源于对绘画技艺的刻意追求,而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他大胆地挥洒墨色,仿佛聚集了千片叶子,又细心地染出几点霜白,让菊花的淡雅与浓烈在风前摇曳,跃然纸上。他的笔触活泼,仿佛赋予了菊花秋天的生命气息。不要误以为他在东篱下悠闲采菊,这幅画只是他借此来安慰自己在重阳节的孤寂心情,将菊花留在眼前作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曹雪芹画菊的过程,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他将画菊视为诗余的娱乐,却寓含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画中的菊花不仅是实物,更是作者心境的映射,淡浓之间流露出他对秋天、隐逸以及重阳节孤寂的感慨。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雅致,使得这幅画不仅仅是一朵菊花,更是一个心灵世界的小缩影。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 2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