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
所属合集
注释
涂龙蛇:比喻战乱不息,国家动荡不安。 执鞭:指为人驾驭车马,意为服役于人。 戴盆:头上顶着盆子,看不到天空,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难以实现。(此处“戴”读音为“dài”) 郁郁:忧愁、苦闷的样子。 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铜马:指东汉末年铜马等农民起义军,此处借指金人。 台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此指代金都汴京。 纸鸢(yuān):风筝,这里借指汴京的失守。 皇极数:指王朝的命运和气数。 广明:唐僖宗年号,当时也处于战乱之中。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相传炎帝之女溺死东海,化为精卫鸟,每天衔木石填海,以示复仇。 瀚海:一般指沙漠。 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曾到秦国哭求援兵以救楚国。 井陉(xíng):太行八陉之一,是古代的军事要地。此处指分兵出击。
翻译
【其一】 裹着翠被就被匆忙拉去服役,像头顶盆子般心中苦闷,只能在梦中仰望天空。只知道黄河以北地区金人横行,又听说汴京沦陷如风筝坠落。百姓的苦难正应了王朝的命运,如今的状况还不如广明年间。何时才能真正带着家人离去,在万里秋风中乘一钓船逍遥自在。
【其二】 天下大乱,战乱不息,仿佛龙蛇争斗,战争真的要让生灵涂炭。高山上的水流下,山河都改变了模样,战场上的风吹来,草木都散发着血腥气。精卫鸟怀着冤屈要填平大海,包胥哭干泪水也未能求得秦国援兵。并州的豪杰们不知还剩下谁?不要打算分兵去井陉作战了。
【其三】 忧愁苦闷地被困在城中已过两年,内心愁苦,饥饿的痛苦每日折磨着自己。就像烧焦了头的人不知道转移炉灶,拖着脚的人不知有谁能一起乘船逃离。白骨中又多了许多战死的鬼魂,青山中原本有神仙居住。西南方向已经三个月没有音信,望着落日孤云,眼睛都要望穿了。
【其四】 万里的荆襄地区陷入战火,汴州城门外一片荒芜。蛟龙怎会是池中之物,那些如同虮虱般的臣子们只能空自悲叹。高大的树木也许在未来会怀念过去的国家,荒野的烟雾中哪里能看到行人呢?秋风不用吹白我的头发,在沧海横流的时代,需要我挺身而出。
【其五】 高大的宫阙上,秋露凝结在承露盘上,银河无声,桂树茂密。多层的道路渐渐连接到上苑,战船还打算开往扬州。歌曲中传出昭君青冢的新怨,梦中的美好如华胥之国般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去吧,去江南做像庾信那样的人,在凤凰楼畔不要回头。
赏析
这组诗描绘了金末战乱的惨状和作者的感慨。
【其一】首联通过“翠被匆匆见执鞭”和“戴盆郁郁梦瞻天”,生动地表现了作者被卷入战乱的无奈和苦闷。颔联描述了金人肆虐和汴京沦陷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国家危机。颈联对比了当下的苦难和过去的战乱,加深了对现实的悲叹。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摆脱战乱、逍遥自在生活的渴望。
【其二】诗中用“龙蛇日斗争”形象地描绘了战乱的持续和激烈,“水出山河改”和“风来草木腥”进一步渲染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悲惨。以精卫填海和包胥哭秦庭的典故,表达了对拯救国家的渴望和无奈。最后提到并州豪杰,暗示了对抵抗力量的期望和对形势的担忧。
【其三】“郁郁围城度两年”点明了被困的时间之长和处境的艰难,“愁肠饥火日相煎”深刻地写出了内心的痛苦。“焦头无客知移突,曳足何人与共船”表现了人们的无助和迷茫。“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元有地行仙”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和平的向往。“西南三月音书绝,落日孤云望眼穿”则表达了对远方消息的期盼和等待的焦急。
【其四】“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描绘了广阔地区的战乱和破败景象。“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以蛟龙和虮虱的对比,讽刺了无能的臣子和有抱负的人。最后表达了作者在乱世中挺身而出的决心。
【其五】诗中通过“五云宫阙露盘秋,银汉无声桂树稠”描绘了宫阙的景象,与战乱形成对比。“複道渐看连上苑,戈船仍拟下扬州”暗示了局势的不稳定和战争的威胁。“曲中青冢传新怨,梦里华胥失旧游”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尾联则表现了作者对离开战乱之地的复杂情感。
总体来说,这组诗以深刻的笔触描绘了金末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自己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元好问
元好问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穷冬即事 》 —— [ 明 ] 董琳
- 《 留别王景通二首 》 —— [ 宋 ] 贺铸
- 《 水龙吟 · 夜梦行修竹林中有道士颀然而长风神秀异自称见独处士谓余曰人间虚幻子能毕辞荣宠清净寡欲当享万寿惊觉因赋此词乙丑冬十二月也 》 —— [ 宋 ] 张镃
- 《 题十二月人物画册 其十二 》 —— [ 清 ] 弘历
- 《 舣舟当利口待风累日怀寄城中朋游二首 》 —— [ 宋 ] 贺铸
- 《 腊月之新安再观石穴将营母葬事 》 —— [ 明 ] 张嗣纲
- 《 十二月乐章其二二月 》 —— [ 明 ] 李德
- 《 岁暮雪中寄隐直前年季冬与隐直相会京师凡十馀日 》 —— [ 宋 ] 刘敞